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37篇
  免费   3677篇
  国内免费   3172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502篇
妇产科学   302篇
基础医学   2868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2948篇
内科学   631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2181篇
特种医学   39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12174篇
综合类   25171篇
预防医学   2587篇
眼科学   400篇
药学   8859篇
  97篇
中国医学   5692篇
肿瘤学   3204篇
  2024年   388篇
  2023年   1426篇
  2022年   1349篇
  2021年   1655篇
  2020年   1547篇
  2019年   1765篇
  2018年   887篇
  2017年   1631篇
  2016年   1924篇
  2015年   2289篇
  2014年   3452篇
  2013年   3514篇
  2012年   4718篇
  2011年   5291篇
  2010年   5115篇
  2009年   5213篇
  2008年   5364篇
  2007年   4960篇
  2006年   4846篇
  2005年   5069篇
  2004年   4290篇
  2003年   3785篇
  2002年   3155篇
  2001年   2786篇
  2000年   2065篇
  1999年   1660篇
  1998年   1385篇
  1997年   1230篇
  1996年   1126篇
  1995年   897篇
  1994年   794篇
  1993年   523篇
  1992年   416篇
  1991年   341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肺癌胸水循环胸腔热灌注(简称热灌注)治疗法是向胸腔内循环灌注43℃温生理盐水60min治疗肺癌胸水的一种方法[1],在治疗期间因胸腔及体温升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就该治疗术麻醉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Ⅲ级肺癌患者58例,男42例,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单根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CS)顺行性/逆行性同时心肌灌注(SARC)的效果。方法将离体猪心分别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的1支和CS行SARC,再依次向动、静脉灌注通路内注入磁共振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分布以及对非灌注冠状动脉回流液进行分析,评估心肌灌注效果。结果SARC期间经单根冠状动脉注入Gd-DTPA不但使其支配区域磁共振信号增强,而且其余2根非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域信号也增强(包括右心室游离壁);而SARC期间经CS注入Gd-DTPA只引起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变亮,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和右心室游离壁的信号强度无改变。SARC期间非灌注冠状动脉收集的回流液速度分别为:LAD 10.5~17.7ml/min,LCX 9.7~15.2ml/min,RCA 4.7~7.8ml/min。结论经单根冠状动脉和CS同时灌注可以提供全面均匀的心肌灌注,足以防止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狭窄部位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比较术前、术后狭窄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34个月。结果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但有脑出血的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值得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治疗方法之一;多个部位支架置入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严格的适应证掌握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特别要警惕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评价与治疗。  相似文献   
94.
腺苷与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苷与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1只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7):缺血再灌注组(A组)、异丙酚预处理组(B组)、异丙酚与腺苷联合预处理组(C组)。A组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结扎60min后松开结扎,再灌注:120min;B组缺血前30min经静脉以5.6mg·kg-1·h-1速率持续泵注异丙酚30min;C组缺血前10min经主动脉根部一次性注入腺苷(10mmol·L-1,10ml),其余处理同B组。记录心脏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行节段性室壁运动评分(RWMS)。结果缺血即刻出现了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与基础值比较,A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 LVEDP升高,CO、SV、LVEF、CPP、RPP降低,再灌注期MAP降低,HR减慢,B、C组上述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减弱,A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RWMS增加,但B、C组缺血期RWMS低于A组(P< 0.05或0.01)。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腺苷预处理并未增强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大鼠静脉窦高压致硬膜血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膜血管变化及其静脉窦高压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00~250g的SD雄性大鼠110只,随机分为静脉窦高压组(85只)和假手术组(25只),将静脉窦高压组85只大鼠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1/3,并吻合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制成静脉窦高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单纯解剖相应的颈部血管和硬脑膜窦,但不行吻合或闭塞。术后90d,随机取7只静脉窦高压组大鼠和5只假手术组大鼠,行硬脑膜血管明胶墨汁灌注,观察硬膜血管的状况。结果术后90d静脉窦高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硬膜血管数分别为(10.7±1.5)条/mm,(10.3±0.6)条/mm,差异无显著性。在静脉窦高压组中1只大鼠有硬脑膜动静脉瘘,其形态和结构与生理性动静脉短路类似。结论大鼠静脉窦高压一段时间后,颅内硬膜血管无明显增生。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形成很可能是由动静脉间的短路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骨髓来源的干细胞(BMSC)能否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 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提供骨髓细胞同种无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缺血再灌注组骨髓移植组骨髓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受体鼠的骨髓重建经血液常规检查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确认,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绿色荧光标记的BMSC在受体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 结果 全身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未造成小鼠肾脏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明显改变骨髓移植后第56、84天的受体鼠肾小管中有少量GFP阳性细胞的存在[(78.75±5.99)%、(79.58±4.6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证实这些细胞位于肾小管,并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 结论 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骨髓干细胞均可以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更新,并且在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理条件下,骨髓干细胞的肾向转化率与肾脏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7.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病人因梗塞区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CT或MRI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98.
肺癌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航 《广西医学》2002,24(11):1794-1797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指经供血动脉给药 ,纤维支气管镜穿刺、经皮肺穿刺等直接对瘤体给药的侵入性治疗。由于药物大量直接注入瘤体 ,使瘤体受到强有力的刹伤 ,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对体内尚未发现的病灶也起到治疗作用 ,亦可循环再次进入瘤体。肿瘤局部受药量明显大于静脉用药量 ,全身药量明显小于静脉用药量 ,全身副作用明显减少 ,又能提高疗效〔1〕 。近年肺癌介入治疗又有进展 ,现综述如下。1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 ,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及(BAI) 〔…  相似文献   
99.
新癀片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腹痛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寻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治疗新药。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肝癌TACE术后腹痛患者,采用中成药新癀片治疗,并总结统计其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89.1%,完全缓解和加明显缓解率为78.3%,有效率病例一般于0.5-1h显效。结论 新癀片对肝癌TACE术后腹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20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患者20例,均经尿道超越白斑边缘0.5cm处开始电切,深达粘膜下层或浅肌层。结果:本组2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白斑,术后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征消失,随访3个月-5年未见复发及恶变者。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白斑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配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