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596篇
  免费   59744篇
  国内免费   43330篇
耳鼻咽喉   12169篇
儿科学   10515篇
妇产科学   9645篇
基础医学   51047篇
口腔科学   11741篇
临床医学   163174篇
内科学   95756篇
皮肤病学   9174篇
神经病学   13633篇
特种医学   591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66篇
外科学   86346篇
综合类   283714篇
预防医学   58999篇
眼科学   10239篇
药学   112112篇
  1333篇
中国医学   64352篇
肿瘤学   106385篇
  2024年   6392篇
  2023年   24134篇
  2022年   19664篇
  2021年   24627篇
  2020年   23577篇
  2019年   23009篇
  2018年   13484篇
  2017年   22815篇
  2016年   27102篇
  2015年   31174篇
  2014年   49520篇
  2013年   51380篇
  2012年   70413篇
  2011年   76773篇
  2010年   72179篇
  2009年   67197篇
  2008年   72082篇
  2007年   65700篇
  2006年   57555篇
  2005年   54094篇
  2004年   46559篇
  2003年   38976篇
  2002年   33876篇
  2001年   31018篇
  2000年   24190篇
  1999年   21157篇
  1998年   18564篇
  1997年   18061篇
  1996年   16080篇
  1995年   13418篇
  1994年   11791篇
  1993年   8422篇
  1992年   7518篇
  1991年   5903篇
  1990年   4237篇
  1989年   4211篇
  1988年   1117篇
  1987年   876篇
  1986年   686篇
  1985年   548篇
  1984年   240篇
  1983年   147篇
  1982年   121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9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观察组47例给予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2/47)低于对照组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乳对称性评分及综合美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单切口入路的手术方案能够提高术后患者乳房美观性,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本实验采用慢性拘束应激诱导的H1N1流感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模拟临床上情志郁结、肝火犯肺,研究清肝泻肺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观察21天内的生存和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的第6天取部分小鼠肺脏检测病毒性肺炎和磷脂过氧化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清肝泻肺方能够缓解慢性拘束应激负荷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生存率和健康率下降,抑制小鼠肺部流感病毒的复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磷脂过氧化水平,改善小鼠肺炎症状。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的清肝泻肺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结果显示,该网络包含171个单体化合物和260个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等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清肝泻肺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氧化应激有关。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榄香烯联合中频交变微电流对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中频交变微电流作用胶质瘤U251细胞,筛选最佳作用参数;运用CCK-8法分析榄香烯不同药物浓度对U251细胞活力的影响;将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中频交变微电流组(50 kHz、150 mA、30 min)、榄香烯组(IC_(50):235μmol/L)、中频交变微电流与榄香烯联合组,连续作用3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析中频交变微电流、榄香烯对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中频交变微电流的最佳作用参数为:50 kHz、150 mA、30 min,榄香烯的IC_(50)为23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中频交变微电流组、榄香烯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分别为[(86.5±0.3)%、(51.7±2.3)%、(36.2±1.0)%,P0.05]。中频交变微电流组、榄香烯组、联合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7.2±2.7)%、(47.5±2.2)%、(68.5±1.7)%,均高于对照组[(4.4±1.2)%,P0.05];中频交变微电流组、联合组均将细胞阻滞于G_2/M期。结论榄香烯联合中频交变微电流可抑制U251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能够协同抗肿瘤。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利巴韦林10mg/kg·d-1,阿奇霉素10mg/kg·d-1+5%葡萄糖250mL,1次/d,静滴。治疗组40例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麻杏石甘汤(麻黄、甘草各6g,杏仁9g,生石膏18g),1剂/d,水煎200mL,2次/d,早晚温服,3岁:每三天1剂,3~6岁:每两天1剂,6岁:1剂/d,肺热重、壮热汗出增加生石膏剂量,加黄芪、桑白皮各6g;痰多气急加枇杷叶、紫菀、葶苈子各6g;无汗恶寒减少石膏剂量,加薄荷、紫苏叶、鲜芦根。中医定向透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川贝母、金银花等,研碎加蜂蜜、鲜姜汁调制成膏状,密封保存,取4g药膏敷于肺俞,并采用中医定向透药仪治疗,30min/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鄂尔多斯东胜区人民医院及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PTMC 171例,分为射频消融组 84例,外科手术组 8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 24 h血清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术后 7d、术后 30 d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 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科手术组术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77±0.69)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9.39±2.16)pmol/L低于 RFA组[FT3:(4.22±0.35)pmol/L, FT4:(12.74±2.37)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8.56±2.42)mIU/L]高于射频消融组(1.03±1.44)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交互作用显示 FT3、FT4、TSH术后 7d和 30 d的变化与治疗方案存在交互作用(均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 RFA治疗 PTMC对机体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人NSCLC细胞系A549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细胞,不进行中药处理)、实验组(加细胞加中药处理)。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urvivin、Bcl-2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Survivin和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脾益肾方处理的实验组24、48、72 h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Survivin和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可通过下调Survivin和Bcl-2、上调Caspase-3表达诱导NSCLC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NSCLC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索分析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抗非白假丝酵母的作用,拓宽其应用范围。方法将近平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选为待试菌株,测定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黄芩苷及伊曲康唑对待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结果除伊曲康唑对部分待试菌株耐药外,3种药物对待试菌株存在一定的抗菌作用。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44±5.27)mm、28.00(25.00,30.00)mm、18.00(15.00,24.00)mm,大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25.00(20.00,28.00)mm,大于伊曲康唑(P<0.05)。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56±4.64)mm、25.00(20.00,28.00)mm,小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89±3.33)mm、18.00(15.00,24.00)mm,小于伊曲康唑(P<0.05)。结论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伊曲康唑;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