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07篇
  免费   1893篇
  国内免费   2063篇
耳鼻咽喉   776篇
儿科学   650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2489篇
口腔科学   6635篇
临床医学   8746篇
内科学   3011篇
皮肤病学   242篇
神经病学   1101篇
特种医学   27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739篇
综合类   19479篇
预防医学   2945篇
眼科学   958篇
药学   6721篇
  119篇
中国医学   2264篇
肿瘤学   783篇
  2024年   352篇
  2023年   1354篇
  2022年   1073篇
  2021年   1299篇
  2020年   1464篇
  2019年   1265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1081篇
  2016年   1457篇
  2015年   1672篇
  2014年   2958篇
  2013年   3145篇
  2012年   3956篇
  2011年   4569篇
  2010年   4034篇
  2009年   3783篇
  2008年   4432篇
  2007年   4025篇
  2006年   3542篇
  2005年   4054篇
  2004年   3427篇
  2003年   3283篇
  2002年   2782篇
  2001年   2327篇
  2000年   1886篇
  1999年   1469篇
  1998年   1261篇
  1997年   1187篇
  1996年   1073篇
  1995年   946篇
  1994年   744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401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34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急诊显微修复15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急诊处理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方法2003年9月--2006年7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及其相关方法处理15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结果15例全部成活,术后3~28个月随访,外形与感觉等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处理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足母)趾系列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Morrison等首先为1例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者,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我们在临床应用[足母]趾甲皮瓣施行拇指再造与修复中获得较大的启发,根据[足母]趾的应用解剖,拓宽了对[足母]趾甲皮瓣的认识,从而开发出[足母]趾系列皮瓣。皮瓣切取范围:第一跖骨远1/3以远除保留[足母]趾胫侧舌状瓣外[足母]趾任何部位的组织。皮瓣切取后不仅保留原[足母]趾外形,长度与功能,为手指部分皮肤及复合组织等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取得了满意的专科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分化为创面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创面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Wistar大鼠股骨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U标记细胞。另于同种雄性Wistar大鼠背部正中,制备1cm×1cm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BrdU标记的1×106/mlMSCs从阴茎静脉输注,术后第3天与第7天切取创面组织,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单染色,以及BrdU和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创面皮下组织、皮脂腺、毛囊和骨髓腔中。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结果显示,皮脂腺和毛囊有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广谱角蛋白。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MSCs归巢并参与创面修复;在实验性全身皮肤缺损创面微环境下,MSCs可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  相似文献   
55.
实时三维超声对室间隔缺损的直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对室间隔缺损(VSD)全貌的直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RT3DE对238例VSD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TECD)2例和十字交叉心2例。获取并切割“全容积三维”图像,寻找最佳视角显示病变结构全貌。 结果RT3DE对中型和大型VSD(直径≥5mm)的直视效果优于小型VSD(〈5mm)。可显示缺损的形状、部位及毗邻结构。胸骨旁四腔位和心底短轴位RT3DE图像效果最佳,胸骨旁长轴位及心尖五腔位次之。 结论VSD的大小、部位及三维图像质量是决定RT3DE观察效果的主要因素。RT3DE可清晰直视中型及大型VSD的全貌。  相似文献   
56.
心血管造影在复杂和(或)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坚  刘玉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281-1285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复杂和(或)复合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0例复杂和(或)复合畸形造影所见及其与超声心动图等临床检查的联系。结果 本组360例(包括75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2例右室双出口、60例法乐四联症、52例单心室、42例大动脉错位、15例三尖闭锁、6例冠状动脉异常、5例完整型肺静脉畸形连接、5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共同动脉干、3例室间完整的肺动脉闭锁、7例其他病例和24例外科术后检查)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对比,纠正后者误、漏诊分别为34、30例及对合并畸形误诊16例。对复杂和(或)复合畸形中体肺侧支血管、冠状动脉畸形和肺动脉段分支及其异常的检测和诊断优于超声心动图,并可测量肺动、静脉压力及体肺侧支血管压力而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 对于先心病复杂和(或)复合畸形的疑难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显示体、肺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全貌及相关病变,以及测量肺动脉和心室压力等,心血管造影(含DSA)仍有重要或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我们自1985年以来,应用皮(肌)瓣为245例患者行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器官再造术,收到满意的效果,其中5例失败,成功率为97%,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部分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2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根据手部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创面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9.
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探讨修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方法8例患者,1例为瘢痕癌,7例均为车祸致中下段软组织损伤,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应用腓肠肌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7例,1例远端少部分坏死。结论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是较好的修复方式,可满足多种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11岁,因左手环、小指外伤5h于2005年4月16日急诊入院。术前查体:一般情况可。专科情况:左手环指于中节远端挫伤性完全离断,创面不整齐,离断指体挫伤较重;小指指甲缺损,伤口边缘挫伤较重,指骨外露。术前诊断:左手环指完全性离断伤,小指指甲缺损。术前设计:手术分二次处理,先行环指断指再植,如果环指能够再植成活,小指指甲缺损行修饰性移植;如不能成活,则行一般的创面覆盖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