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1045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谷物萃取液和阳离子界面活性剂(A.SAP生物抗菌剂)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门诊6~8岁儿童鼻窦炎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桉柠蒎胶囊,0.12/次,2次/日,连服7日,谷物萃取液和阳离子界面活性剂混合液(A.SAP生物抗菌剂)鼻腔取代治疗,1次/d,连用5日。第2组,单用桉柠蒎胶囊,0.12/次,2次/日,连服7日。7日后两组病例之间相互对比疗效。结果第1组的有效率为97.5%,第2组的有效率为82.5%,第1组和第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谷物萃取液和阳离子界面活性剂混合液(A.SAP生物抗菌剂)行鼻腔取代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uNK cells)比例、数量、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uNK细胞在弓形虫感染致早孕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第6.5天给予孕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建立孕早期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小鼠模型,妊娠第9.5天分离小鼠子宫淋巴细胞。取人正常妊娠孕早期流产新鲜蜕膜组织,分离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共培养48 h(弓形虫与子宫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0.5∶1、1∶1、2∶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uNK细胞表型(CD122、NK1.1、DX5)、人uNK细胞表型(CD3、CD56、CD11b、CD27)及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表达水平。磁珠分选小鼠和人uNK细胞,以小鼠YAC⁃1或人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以小鼠或人u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分别为1∶1、5∶1、10∶1、20∶1时u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 妊娠第9.5天,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流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3.02% vs. 3.51%;[χ2] = 71.359,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降低[(4 547 ± 1 610)个/只 vs.(8 978 ± 3 339)个/只;U = 2.000,P < 0.05]、细胞表面NK1.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74.53 ± 8.37)% vs.(93.00 ± 1.11)%;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20.10 ± 8.03)% vs.(5.04 ± 0.68)%;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1.70 ± 12.48)% vs.(45.75 ± 2.26)%;U = 0.000,P < 0.05]、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6.74 ± 1.36)% vs.(8.13 ± 1.90)%;U = 0.000,P < 0.05],但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67.98 ± 9.20)% vs.(52.93 ± 10.42)%;U = 2.000,P > 0.05]。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表现出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30%、4.32%、8.12%和12.65%,对照组分别为1.21%、1.63%、2.51%和3.22%。将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共培养48 h后,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在子宫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 vs. 对照组:(6.61 ± 1.75)% vs.(17.48 ± 4.81)%;F = 7.307,P < 0.01]、绝对数量显著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2 104 ± 5 726)个/孔 vs.(65 285 ± 21 810)个/孔;H =11.540,P < 0.01]。弓形虫感染组uNK细胞中,CD56brightCD16⁃调节型NK细胞亚群比例较对照组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5.25 ± 5.90)% vs.(36.03 ± 4.51)%;F = 3.213,P > 0.05]、CD56dimCD16+杀伤型NK细胞亚群比例增加[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1.15 ± 2.15)% vs.(7.09 ± 2.24)%,F = 2.992,P > 0.05],两者比值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37 ± 0.92)vs.(5.58 ± 2.39);H = 8.228,P < 0.05];CD11b+CD27⁃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30.28 ± 6.91)% vs.(17.48 ± 4.67)%;H = 6.556,P < 0.05],IFN⁃γ [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4.13 ± 1.28)% vs.(15.19 ± 1.64)%;F = 1.639,P > 0.05]、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54.76 ± 10.02)% vs.(50.33 ±3.67)%;F = 0.415,P > 0.05]。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具有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11.90%、28.11%、49.91%和73.35%,对照组分别为11.21%、21.63%、33.51%和48.22%。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uNK细胞分化和分泌功能产生了不同影响,但均可引起小鼠和人uNK细胞绝对数量减少、杀伤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气-液界面染毒技术探索柴油机尾气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在流速为20 mL/min,37℃的条件下,用柴油机尾气分别对生长在多孔膜上的16HBE细胞持续染毒5、10、15、20、30 min,分别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中性红摄入法(NRU)检测柴油机尾气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对细胞存活率约50%以上的染毒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柴油机尾气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同时对每个染毒组分别设置用滤膜过滤的洁净空气作为对照组,暴露时间和检测方法均与染毒组-致. [结果]3种存活率检测方法的结果表明,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柴油机尾气持续染毒15 min及更长时间以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随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种方法比较表明,低流速短时间柴油机尾气对16HBE细胞的损伤作用以细胞膜损伤最为显著,其次是线粒体损伤.用柴油机尾气持续染毒10、15 min,染毒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15 min染毒组的晚期凋亡及坏死细胞多于早期凋亡细胞(P<0.05). [结论]气-液界面染毒技术可以应用于柴油机尾气等气溶胶有害物质的体外毒性研究;同时发现柴油机尾气导致的16HBE细胞急性毒性为细胞膜损伤、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两种3D打印导板在辅助托槽间接粘接时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利用离体牙按照牙弓形态排牙,标记测量点建立实验模型备用。通过数字化扫描仪获取数字化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3D打印整段式和单牙位导板。通过制作的间接粘接导板将托槽转移定位到实验模型,测量标记点与托槽特定位点间距离,对转移前后距离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整段式和单牙式两种3D打印导板在托槽转移前后位置变化差值分别为(0.21±0.05) mm、(0.22±0.05) 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两种3D打印导板在辅助托槽间接粘接过程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联合界面螺钉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骨科采用克氏针联合界面螺钉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结合骨折微创复位技术进行复位,采用多根克氏针联合界面螺钉固定并结合异体骨植骨。手术后采用HSS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2 ~ 10年,平均(6.7±2.2)年。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 ~ 6个月,平均3.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0° ~ 130°。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 优1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5.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膝关节僵硬。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联合界面螺钉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骨折具有直视下精确复位、损伤小、愈合快,可一期处理关节腔内其他损伤,有利于功能快速康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微创粘接性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2名患者58颗大面积缺损的磨牙(39颗)和前磨牙(19颗),采用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制玻璃陶瓷修复体并粘接完成,采用改良USPHS评价标准,记录修复完成即刻和修复完成1年后各项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修复完成即刻牙龈健康A级38颗(65.52%),B级3颗(34.48%),修复完成1年后,牙龈健康达A级55颗(94.87%),B级(5.13%)3颗,即刻与1年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的微创粘接性修复中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7.
莫娟萍  丁典  张炜  郑云  王景云 《口腔医学》2021,41(6):561-566
口腔软衬材料主要用于可摘义齿修复,能均匀分布义齿承载区功能负荷,调节义齿基托下的创伤组织,提高义齿口内外的固位力。然而其疏松多孔的结构易使细菌在表面粘附,导致义齿性口炎、材料老化、耐用性下降。本文就软衬材料的机械性能、粘接性能、抗菌性能、清洁与消毒方面的改进及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估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改性粘接剂对牙本质-树脂远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BAC加入到美国3M第八代全酸蚀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改性粘接剂。将保存于百里香酚溶液中的10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10组(n=10),A、A1组:0.25%BAC;B、B1组:0.5%BAC;C、C1组:1%BAC;D、D1:2%BAC;E、E1:对照组。A、B、C、D、E组试件进行剪切强度实验(SBS)并统计断裂模式。A1、B1、C1、D1、E1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μTBS)并统计断裂模式。结果:在剪切强度和微拉伸强度实验中,处理组的强度表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D1组与B1组、C1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均以混合断裂为主,其次是粘接面断裂,内聚断裂最少。结论:全酸蚀粘接模式下,在树脂粘接剂中添加苯扎氯铵并不能改善牙本质与树脂的远期粘接强度,这可能是由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受损导致。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Er:YAG激光预处理的牙本质与通用粘接剂在自酸蚀和酸蚀-冲洗使用模式下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特征,并与未处理的牙本质粘接界面进行对比,以探索二者之间粘接机制的差异.方法:选取36颗完整的人类第三磨牙,按照表面预处理方式和通用粘接剂的使用模式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自酸蚀;B组:空白对照+酸蚀-冲洗(35%磷酸);C组:Er:YAG激光+自酸蚀;D组:Er:YAG激光+酸蚀-冲洗).每组9颗牙齿分为3组,分别制备成3 mm厚牙本质盘、2 mm厚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纵断面样本和树脂-牙本质粘接剂面透光磨片.然后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X)进行界面观察和牙本质表面钙(Ca)和磷(P)的质量分数分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树脂突的长度和数量.结果:SEM和EDX分析结果显示Er:YAG激光预处理改变了牙本质表面形貌,增加了牙本质表面Ca的质量分数.C组粘接界面可见与B、D组相似厚度的高密度混合层.A、B和D组粘接界面可见高密度层.C组的树脂突长度和数量均高于A组.结论:Er:YAG激光预处理后的牙本质与通用粘接剂在自酸蚀模式下粘接界面形成了高密度的特殊混合层,并且增加了树脂突的长度和数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浓硫酸酸蚀聚醚酮酮(polyether?ketone?ketone,PEKK)不同时间对其与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PEKK修复体的粘接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PEKK试件44个,随机平均分为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仅用水磨砂纸打磨;B组、C组、D组为实验组,分别用98%浓硫酸酸蚀经打磨试件表面5 s、30 s、60 s。另外,每组随机抽取1个试件用慢速切割机制备出剖面,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剖面的表面形貌。4组试件与牙本质通过树脂粘接后在37℃蒸馏水浸泡24 h,测量剪切粘接强度后统计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体视显微镜检查试件断裂界面,统计粘接失败类型。结果B组PEKK试件酸蚀处理后剖面呈海绵状且孔隙大小均匀,C组、D组可见试件剖面有破坏状孔蚀样结构;剪切粘接强度B组(16.84±1.84)MPa、C组(12.33±1.22)MPa和D组(6.44±1.18)MPa均大于A组(3.99±1.06)MPa(P<0.05),其中B组与牙本质的剪切粘接强度最高(16.84±1.84)MPa。结论采用98%浓硫酸酸蚀PEKK表面5 s处理方法可以使PEKK与牙本质获得较好的剪切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