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高嵌体椅旁戴牙效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对行单颗第一磨牙全瓷高嵌体修复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分为IPS e.max Press热压铸二矽酸锂(A1组)和IPS e.max CAD切削二矽酸锂(A2组);(牙合)面覆盖范围不同分为部分覆盖(B1组)和全部覆盖(B2组);边缘预备设计形态不同分为对接形(C1组)和肩台形(C2组)。分析不同制作工艺、边缘形式、(牙合)面覆盖范围对高嵌体试戴椅旁效率的影响。结果:IPS e.max CAD切削二矽酸锂全瓷高嵌体椅旁效率高于IPS e.max Press热压铸二矽酸锂全瓷高嵌体;(牙合)面部分覆盖高嵌体椅旁效率高于全部覆盖高嵌体,肩台形高嵌体椅旁效率高于对接形边缘高嵌体。结论:数字化工艺制作、(牙合)面部分覆盖及肩台形边缘高嵌体有助于提升椅旁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后牙邻面边缘提升术后即刻椅旁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9颗邻面缺损达龈下的后牙,邻面边缘提升后,采用CEREC椅旁CAD/CAM修复系统即刻完成修复体并粘接。1年后,参照改良修正后的美国公众健康服务标准,在修复体边缘染色、边缘继发龋、边缘适合性、崩瓷折裂或脱落、修复体颜色及牙龈健康状况6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邻面边缘提升后的修复体在边缘染色、继发龋、边缘适合性等6个方面的临床评级A级成功率均达93.88%以上,其中修复体边缘染色、边缘适合性以及修复体颜色的A级成功率可达100%。结论 运用邻面边缘提升和CAD/CAM即刻椅旁修复完成的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颗前牙早期种植后使用西诺德CEREC-3D椅旁型即刻制作全瓷修复冠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1名前牙根折患者,使用奥齿泰GS3种植体1枚即刻微创非翻瓣种植术,术后同期使用CEREC-3D系统(椅旁型)行全瓷冠修复,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种植体愈合良好,牙龈美学效果良好,保存率100%,X线复查骨吸收小于0.5mm,软组织无明显退缩,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严格把握临床适应症和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前提下,使用CEREC-3D系统(椅旁型)可以在单颗前牙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的短期疗效。 方法 收集临床59例患者(82颗患牙),使用CEREC AC系统设计制作21颗嵌体,30颗高嵌体,8颗贴面,23颗全瓷单冠。统计研磨时间,随访观察3、6个月,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进行短期疗效评价。 结果 修复体的平均加工时间约8 min 50 s,绝大多数修复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A级。 结论 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获得令人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修复技术是近100年修复出现的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改变修复传统理念与方式流程,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全瓷修复技术已被临床证实,是体现无金属修复与美学修复的代表。数字化全瓷修复技术是全瓷修复体制作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数字化印模、数字化模型、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切削等;目前有临床椅旁数字化操作系统与技术室数字化操作系统两种,临床的椅旁数字化操作系统应用口内数字印模技术,适应证为:嵌体、贴面、全冠;技术室数字化操作系统主要是模型扫描技术,适应证除了嵌体、贴面、全冠外还有:常规固定桥、全瓷双层粘接冠、全瓷双层粘接固定桥、种植个性化全瓷基台。数字化设计可以进行形态设计:包括形态自动恢复、形态对称复制、形态个性化设计三种方式,关于颜色的设计目前还只能依赖瓷块的颜色来完成。椅旁数字化全瓷修的优点是:快捷、精确、美观、微创。快捷可以让预备体在等候修复体完成的时间内发生污染机会减少,从而导致修复后龋齿发生的风险有一定减少,精确也可以减少修复间隙带来继发龋的风险;用玻璃陶瓷完成的修复体可以达到一定美学效果,并用树脂粘接技术完成修复,不仅提高了玻璃陶瓷的强度,而且减少因机械固位所必要固位形造成的牙体组织被过多切割,从而也可以减少因过多预备造成牙髓的损伤,体现微创理念。技术室数字化全瓷修的优点是:减少了包埋、铸造全瓷的繁琐程序,种植个性化全瓷基台设计与加工可使基台形态更加符合临床的生物与美学要求,全瓷双层粘接冠、全瓷双层粘接固定桥技术可以解决一部分美学问题,也可以使修复体崩瓷的修补更加容易。总之,数字化全瓷修复是数字化修复技术与全瓷修复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修复的发展方向之一,笔者已用数字化完成全瓷嵌体、贴面、全冠、常规固定桥、全瓷双层粘接冠、全瓷双层粘接固定桥与种植个性化全瓷基台,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在老年切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年龄65岁以上切牙缺失患者32例。其中上颌切牙缺失13例、下颌切牙缺失19例;缺牙1颗13例、缺牙2颗11例、缺牙3颗5例、缺牙4颗3例;基牙松动24例、基牙无松动8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修复治疗。分别于修复完成后6、 12、 18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修复体脱粘接、折断、颜色变化、缺损以及基牙松动、牙周组织炎症等6项指标。修复完成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治疗过程是否舒适、美观效果是否满意、修复后发音、咀嚼是否舒适等3项指标。结果:32位老年患者修复完成后6个月,6项指标均为A级。12个月,出现1例修复体缺损B级,2例基牙牙周组织炎症B级,其余均为A级。18个月,出现1例修复体缺损B级,3例基牙牙周组织炎症B级,其余均为A级。2例修复体缺损B级经过树脂充填后均达到A级。5例基牙牙周组织炎症B级经过牙周洁治后5~7 d均达到A级。患者满意度调查3项指标均为A级。结论: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  相似文献   

7.
微创拔牙即刻种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5例上前牙单个缺失病例,行不翻瓣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28枚种植体,同期安装愈合基台直接暴露于口腔中,即非埋入式种植术,六个月后行永久修复。结果:28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性结合。其中21颗牙位种植修复体与邻近天然牙唇侧牙龈位置及牙龈色泽协调一致,7颗牙位不协调,有轻度差异。结论: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技术,须严格掌握适应征,严格操作规程,才能达到理想的远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牙体大面积缺损在根管治疗后,采用椅旁Cerec AC CAD/CAM即刻修复全瓷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牙体预备,通过应用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即刻上釉染色,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即刻和6个月后评估全瓷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椅旁CAD/CAM系统制作的修复体外形全部达到A类标准,其他指标均超过90%,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快捷方便,能为后牙牙体缺损提供高质量、高美学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采用临时冠进行牙龈诱导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9月,选择满足适应证的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修复患者共45例,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A组术后即刻采用临时冠进行牙龈诱导成形;B组术后延期采用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C组术后只安装愈合基台过渡,3个月后进行永久冠修复。修复完成后当天、6个月及12个月,以红色美学指数(PES)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美学评价;同时在永久修复一年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美观满意度调查。结果在追踪评估期间内,A、B、C 3组病例永久修复完成当天PES评分分别为(12.17±1.26)、(11.69±1.08)、(8.73±1.02),统计学分析可见A、B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C和B、C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一年后随访调查发现A组患者的美观满意度(92.6%)也明显高于B、C组(87.3%、69.6%)。结论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采用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技术,临床上具有可行性、短期美学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度较高,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以修复为导向的上前牙美学区数字化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方法通过口内数字化光学扫描印模,结合CBCT扫描,CAD/CAM技术虚拟植入种植体、设计个性化钛基台穿龈形态及临时修复体,并生成种植手术导板及临时牙,辅助完成微创手术。结果本技术达到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即刻修复临时牙冠能够在病人第二次就诊手术后即刻完成,最终实现保存软组织轮廓的美学种植修复。结论种植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以往工作流程,使美学种植修复更加简单、高效、精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切牙切角缺损大小对其贴面修复后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离体上颌中切牙42颗,随机均分为6组(1A、2A、3A、1B、2B、3B组),每组7颗,其中1、2、3代表缺损等级, A、B分别代表IPS e.max铸瓷贴面和GC硬质树脂贴面。每组按不同缺损大小预备牙体,并在唇侧缺损边缘制备宽1 mm,深度为0.5 mm浅凹形微创边缘。然后分别按照标准工艺程序完成微创IPS e.max Press铸瓷贴面和GC.GRADIA硬质树脂贴面。各组均用3M RelyX Veneer树脂粘接套装粘固于离体牙上,用万能测力机测试抗折力,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 微创铸瓷贴面修复的抗折力与缺损大小有关。1A组与2A、3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A组与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瓷贴面复合体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粘接面脱落(占71.43%);微创树脂贴面修复的抗折力与缺损大小无明显关系,3组间抗折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树脂贴面复合体的破坏模式为树脂贴面崩折(100%)。抗折力2A组 > 2B组、3A组 > 3B组,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缺损等级越大,微创铸瓷贴面修复后抗折力越大;而缺损等级大小对微创树脂贴面修复抗折力影响较小,在2、3级缺损时微创瓷贴面的抗折力都大于微创树脂贴面,提示当前牙咬力较大,缺损等级增大时,应尽可能选择抗折力较大的微创瓷贴面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在老年患者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并分组下颌近中阻生齿老年患者128例,分别使用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常规技术进行阻生齿拔除术。对操作时间、术中患者自我感受、术后局部反应进行比较观察,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应用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组拔牙手术用时、患者自我感受、术后反应均明显小于常规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在老年人下颌近中阻生智齿的拔除中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Zimmer种植体在微创拔除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与修复中临床效果。 方法20例患者共20颗无法保留的上颌前牙,Benex微创拔牙器械拔牙后,Zimmer种植体即刻植入,其中2例患者唇侧骨板内侧植入天博人工骨粉并覆盖海奥可吸收膜,临时冠塑型及修复,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随访观察2年,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修复体的临床效果。 结果20例患者的20颗患牙经过2年随访,成功20例(100%)。 结论上颌前牙区采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即刻植入Zimmer种植体及制作临时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间结扎联合微创伸缩加压钉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自口内切口,切口约3~4cm,于骨折线处放置1颗加压钉,再行骨折线前后各2~3颗牙牙间结扎。结果:由于实行微创技术和可伸缩加压钉,对骨折线两断端骨膜剥离少且有一持续的加压力,促使骨折直接进行骨愈合,替代了骨痂形成而完成的二期愈合。结论:牙间结扎联合微创加压钉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传统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骨折愈合快,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畸形前牙拟行美学修复患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实验组(60例)采用全瓷微贴面修复,对照组(60例)采用微创超薄贴面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6、12、24个月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4个月,2组USPHS评分中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半透明性达标率和边缘着色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60% ∶ 93.83%,P<0.05),随访期间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 ∶ 11.11%,P<0.05)。结论 2种修复方法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全瓷微贴面技术并发症少,易崩瓷,唇侧边缘易着色,但牙体预备量小,后期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发生率低。微创超薄贴面技术美观度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美学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 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冠,修复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即刻及1年后随访,均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在91%以上。根据改良USPHS标准,术后即刻及1年后复查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分别为92.1%和91.3%(c2=0.052,P=0.820),外形达A级前后两次均为97.6%,表面质地达到A级分别为95.2%和93.7%(c2=0.303,P=0.582),颜色匹配达到A级分别为80.2%和81.7%(c2=0.103,P=0.748)。仅出现1例瓷破裂。结论 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比较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下颌单个前牙及前磨牙需要行微创拔牙后种植牙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延期种植,实验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记录3个月和永久修复当天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效果以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以及术后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和永久修复当天的ISQ值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80);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4);2组修复后1年,牙龈乳头指数均在1~3级,软组织外形良好,均达到了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对照组PES得分7.65±1.32,实验组为8.25±1.1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的近中侧骨吸收量和远中侧骨吸收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2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即刻种植的满意度更高,美学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对牙周炎松动前牙及后牙作松牙固定后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与结扎丝复合树脂夹板、百强纤维夹板的各自临床特点。方法: 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松动Ⅱ°~Ⅲ°的前牙(41人,228牙),随机分组,制作 SuperBond(A组)、结扎丝复合树脂(B组)、百强纤维(C组)牙周夹板,分别对3组固定后1月、3月的夹板状况、牙周指数、患者主观感受进行比较。松动I°~Ⅲ°的后牙(6人,10牙)经SuperBond C&B固定后3月的夹板状况。结果: 对松动前牙,固定后1月、3月时A组的夹板粘结断裂率高于B组和C组(P<0.005),3月时A组的牙石指数、牙龈指数低于B与C组(P<0.05),3月时PD、AL、切割功能无显著差异。对于松动后牙,SuperBond固定后1月、3月夹板断裂率较高。结论: SuperBond C&B粘结系统用于固定松动前牙有更为美观、舒适的优势,可用于暂时固定松动后牙。  相似文献   

19.
STATEMENT OF PROBLEM: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temporary composites has resulted in the extended use of composite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posterior teeth. Although the indication of polymers was extended to metal-free individual crowns, the influence of tooth preparation design and cementation method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se artificial crowns remains unknown. PURPOSE: This in vitro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axial tooth preparation design, occlusal dimension, and cementation technique on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metal-free posterior Artglass crowns. MATERIAL AND METHODS: Seventy-two extracted human third molars,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groups by size, received standardized tooth preparation. Axial tooth preparation included an invasive approach with 1-mm deep shoulder and a less invasive 0.5-mm chamfer preparation, whereas occlusal reduction was either 0.5 mm or 1.3 mm. Artglass crowns that restored the original tooth contour were cemented with 3 cements: zinc phosphate cement (ZnP), glass ionomer cement (GIC), or a resinous c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ntinal bonding agent. After 10,000 thermal cycles between 5 degrees C and 55 degrees C, artificial crowns were vertically loaded until compression to failu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fracture load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paired Mann-Whitney U tests. RESULTS: Minimal fracture resistance for all combinations excluded 500 N. However, 9 of 24 Artglass crowns cemented with ZnP loosened after thermocycling. Adhesive cement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fracture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GIC and ZnP (P=.02). Increased occlusal thickness (0.5 to 1.3 mm) resulted in greater stability, whereas a 1-mm deep shoulder tooth preparation did not improve durability compared with a 0.5-mm chamfer finishing line. CONCLUSION: A minimally invasive 0.5-mm axial chamfer tooth preparation combined with sufficient occlusal reduction and adhesive cementation recorded the greatest stability for posterior metal-free Artglass crow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高效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将206例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5例采用改良Gow-Gates法,对照组101例采用传统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Gow-Gates法麻醉成功率为97.15%,Halstead法为89.10%,2组间显著差异(P=0.038)。改良Gow-Gates法在麻醉效果A、B级比率为90.48%,Halstead法为87.13%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46)。改良Gow-Gates法的并发症显著少于Halstead法(P=0.014)。结论:Gow-Gates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微创高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