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12篇
  免费   5125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耳鼻咽喉   256篇
儿科学   367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1375篇
口腔科学   271篇
临床医学   13133篇
内科学   2665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3172篇
特种医学   179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215篇
综合类   13645篇
预防医学   2165篇
眼科学   260篇
药学   3228篇
  77篇
中国医学   777篇
肿瘤学   1174篇
  2024年   761篇
  2023年   2080篇
  2022年   2110篇
  2021年   2366篇
  2020年   2399篇
  2019年   2222篇
  2018年   1206篇
  2017年   1984篇
  2016年   2365篇
  2015年   2239篇
  2014年   3213篇
  2013年   3265篇
  2012年   4059篇
  2011年   4336篇
  2010年   3886篇
  2009年   3736篇
  2008年   3528篇
  2007年   3044篇
  2006年   2738篇
  2005年   2364篇
  2004年   1883篇
  2003年   1602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153篇
  2000年   866篇
  1999年   679篇
  1998年   490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91.
MR T2加权成像显示胆囊壁增厚点状高信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胆囊腺肌瘤病、慢性胆囊炎和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在MRL加权成像(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点状高信号的特征。方法38例患者(胆囊腺肌瘤病16例,慢性胆囊炎13例,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9例),每例均进行了MR常规T1WI、常规T2WI和3mm薄层T2WI及MR胰胆管成像(MRCP)。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不同序列MRI,观察胆囊壁增厚及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点状高信号的不同表现,将观察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所见对照。结果所有患者的胆囊壁均明显增厚,厚度范围5~15mm,平均9mm。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存在各种各样的点状高信号,在胆囊腺肌瘤病,点状高信号分布于整个增厚的胆囊壁,且数量较多(5~15个/cm^2),较大(直径2~7mm),边界清楚,呈现中等至明显高信号;在慢性胆囊炎,点状高信号主要位于增厚胆囊壁的黏膜侧,数量较少(3~5个/cm^2),较小(直径2~4mm),边界清楚,呈中等至明显高信号;在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点状高信号边界欠清,呈现稍高信号,其数量和大小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取决于癌组织浸润胆囊壁的深度。结论胆囊腺肌瘤病、慢性胆囊炎和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在T2WI呈现的点状高信号有一定差别,正确识别这些点状高信号的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胆囊壁增厚。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应用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后的在体MRI观察。方法:分离、获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SPIO标记MSCs;制作PD模型,SPIO标记的MSCs移植到PD大鼠右侧纹状体区,应用MRI在体观察脑内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和迁徙情况。结果:体外SPIO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普鲁蓝染色阳性;脑内移植SPIO标记MSCs的PD大鼠磁共振T2和T2GRE扫描检查显示在移植区呈低信号改变。随时间的延长,移植区信号向周围扩大。脑纹状体区的铁染色也可见SPIO标记MSCs从移植部位向四周迁移。结论:SPIO可用于体外标记MSCs,通过MRI技术可以对标记细胞脑内移植后进行初步的活体示踪,有利于MSCs移植治疗PD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3.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每年不足百万分之一,在所有椎间盘突出症中约占0.25%。0.75%,近年来,随着对本病成像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m)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对于本病的诊断率临床报道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9岁。因发作性四肢不自主运动9年就诊。患儿发育、智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孕1产1,足月难产,出生时Apgar评分8分,母乳喂养,产后3d渐出现全身萎软,哭声低弱,拒乳,吸吮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伴有阵发性抽搐。血总胆红素685.11umol/L,间接胆红素498.61umol/L,血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为13.3,脑脊液间接胆红素16.81umol/L。诊断为“胆红素脑病”,予光照、输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后逐渐好转。产后7d吸吮反射恢复,抽搐亦逐渐减少,20d出院。出生第61天,阵发性抽搐已消失,但出现夜间不自主运动,常发生于入睡及觉醒过程中。发作时双眼半睁、上翻,躯干扭动翻转,四肢出现投掷样或舞蹈样动作,下颌咀嚼样刻板运动。无干扰状态下发作约60min后可安静入睡,症状消失。发作期间呼之能应,清醒后症状亦消失。每夜发作1~15次,先后服用过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氯硝安定,可减少发作次数,但病情反复,不易控制。9岁时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24h动态视频脑电图见各区均以中波幅不规则0波及不稳定α波混合,整个描记过程中未见疴样放电,双侧波幅及频率均对称。调节、调幅欠佳,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结论 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6.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脊柱MRI征象,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及椎管等变化,并与X线平片及CT片进行比较。结果:椎体结核早期.MRI上可见椎体形态正常,椎体前中部骨质破坏,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椎体终板局限性破坏.椎间盘信号不均匀,可见囊状小脓肿形成;椎旁软组织肿胀或少量脓肿形成。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及椎管受累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及CT(P〈0.05)。结论:MRI对病变椎体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使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MRI可清晰最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终板破坏及受累椎管狭窄程度.并有助于与椎体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97.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上蛛网膜下腔(SAS)内出现高信号的原因繁多,机制复杂,不仅会出现在许多不同的疾病中,而且可由吸入高浓度氧、使用顺磁性对比剂和各种伪影造成,相互交织重叠,需认真分析、鉴别。总结了近年文献中FLAIR序列T2WI上SAS内出现高信号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并拓展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8.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6例AD患者和12名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DTI、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T2-FLAIR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额颞顶枕叶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分析FA、MD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D患者胼胝体压部、额叶、顶叶、颞叶FA值分别为0.602±0.043、0.270±0.034、0.294±0.043、0.302±0.032,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囊前后肢、枕叶、胼胝体膝部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胼胝体压部、顶叶白质的MD值分别为(0.918±0.029)、(0.826±0.015)×10-9m2/s,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而内囊前后肢、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膝部的MD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D患者表现为脑白质的选择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种选择性损害反映了AD病理机制中皮质-皮质及皮质-皮质下联系的丢失;DTI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评价AD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经单根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CS)顺行性/逆行性同时心肌灌注(SARC)的效果。方法将离体猪心分别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的1支和CS行SARC,再依次向动、静脉灌注通路内注入磁共振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分布以及对非灌注冠状动脉回流液进行分析,评估心肌灌注效果。结果SARC期间经单根冠状动脉注入Gd-DTPA不但使其支配区域磁共振信号增强,而且其余2根非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域信号也增强(包括右心室游离壁);而SARC期间经CS注入Gd-DTPA只引起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变亮,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和右心室游离壁的信号强度无改变。SARC期间非灌注冠状动脉收集的回流液速度分别为:LAD 10.5~17.7ml/min,LCX 9.7~15.2ml/min,RCA 4.7~7.8ml/min。结论经单根冠状动脉和CS同时灌注可以提供全面均匀的心肌灌注,足以防止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各种脑膜病变脑膜MRI强化类型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脑膜异常强化的非脑膜瘤。结果 78例中,脑膜癌病16例(硬脑膜-蛛网膜型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1例,混合型3例);感染性脑膜炎18例(硬脑膜-蛛网膜型3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3例,混合型2例);脑梗死2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8例,混合型4例);开颅术后15例(硬脑膜-蛛网膜型10例,混合型5例);硬膜下积液(血肿)7例,均为硬脑膜-蛛网膜型。结论 MRI双倍剂量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膜病变敏感性高,脑膜强化类型与各种病因侵犯脑膜三层结构的方式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