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131篇
  免费   25395篇
  国内免费   15249篇
耳鼻咽喉   5761篇
儿科学   9821篇
妇产科学   6586篇
基础医学   13777篇
口腔科学   2646篇
临床医学   114908篇
内科学   72583篇
皮肤病学   4862篇
神经病学   11936篇
特种医学   24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8篇
外科学   35110篇
综合类   166291篇
预防医学   53218篇
眼科学   5213篇
药学   83901篇
  955篇
中国医学   56490篇
肿瘤学   9990篇
  2024年   3692篇
  2023年   15225篇
  2022年   11998篇
  2021年   14550篇
  2020年   14262篇
  2019年   12365篇
  2018年   7115篇
  2017年   14410篇
  2016年   16999篇
  2015年   20666篇
  2014年   35084篇
  2013年   36995篇
  2012年   50335篇
  2011年   54390篇
  2010年   50517篇
  2009年   42087篇
  2008年   44421篇
  2007年   39119篇
  2006年   32799篇
  2005年   27447篇
  2004年   24285篇
  2003年   21641篇
  2002年   16477篇
  2001年   14614篇
  2000年   11071篇
  1999年   9051篇
  1998年   6673篇
  1997年   6061篇
  1996年   5383篇
  1995年   4661篇
  1994年   3679篇
  1993年   2733篇
  1992年   2037篇
  1991年   1853篇
  1990年   1455篇
  1989年   1398篇
  1988年   356篇
  1987年   334篇
  1986年   219篇
  1985年   163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0岁。因左眼瘙痒、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既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全身体检:阴部瘙痒且内裤内可见虫体尸体,请皮肤科医师会诊,虫体为耻阴虱。眼部检查:左眼上睑睫毛棕色半透明颗粒状椭圆形物质附着,睑缘充血,睑板腺口阻塞;其余眼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显微镜下检查拔出的睫毛,可见大量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未孵化的虫卵呈棕黑色颗粒状(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阴虱病;左眼睫虱病;左眼螨虫性睑缘炎。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肥胖是PCOS异质性临床表现之一,超过50%的PCOS患者超重或肥胖。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中心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非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异常升高。尽管肥胖型和非肥胖型PCOS均存在内分泌代谢异常,然而肥胖可加重PCOS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型PCOS还表现脂肪代谢的异常。综述肥胖型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特征,旨在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PCOS患者新的分型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例累及气道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咳嗽、发热4天”入院。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完善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肺部CT病灶明显吸收,症状缓解,目前随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中南药学》2022,(1):140-145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中,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重要治疗策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与抗高血压药物效果反应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疾病机制的研究,并探讨了肠道菌群与常用一线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改善高血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压控制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250例,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每组各125例患者;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人员125人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血压、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压控制情况信息,并进行认知水平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MoCA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患者(P0.05),而血压控良好组患者MoCA评分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外,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中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低于65岁组(P0.0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结果显示,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定向力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6.88±1.43)比(7.37±2.15)和(7.47±1.44),均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记忆力[(2.37±0.32)比(2.69±0.33)和(2.75±0.29)]、注意力和计算力[(2.40±0.75)比(2.86±0.71)和(3.24±0.82)]、回忆力[(1.26±0.69)比(1.46±0.39)和(1.64±0.46)]和语言力[(6.20±1.24)比(6.44±1.26)和(7.52±1.79)]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均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年龄≥65岁患者定向力评分[(5.82±1.12)比(7.32±1.72),P0.05]和记忆力评分[(1.52±0.34)比(2.52±0.41),P0.05]低于年龄更小的同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压控制良好是认知水平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74,P=0.007),男性、年龄增高、血糖增高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增高则为危险因素(OR值则分别为2.173、2.273、2.166和1.081,均P0.05)。结论与血压控制良好者比较,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合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水平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肝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肝郁化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右佐匹克隆,3mg/次,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43例清肝安神汤(柴胡、龙胆草、栀子、夜交藤各30g,泽泻、木通、酸枣仁、柏子仁各20g,远志、茯苓各15g,生地黄、玄参各20g,生牡蛎、生龙骨各25g),水煎400mL;右佐匹克隆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SQI、ISI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肝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肝郁化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汗是人体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的产物~([1]),既是生理产物、又是病理产物。汗证则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出异常。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伤寒论》中"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首次出现"自汗"病名。明代《医学正传·汗证》将诸汗统一,统称汗证。汗证是现代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现择验案3则(冉颖卓主治)介绍如下。1益气养阴敛汗范某某,女,67岁。2017年7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