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3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53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34篇
预防医学   192篇
药学   1490篇
  1篇
中国医学   513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优选阿胶珠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分、总灰分、特征多肽及氨基酸含量为指标,以炮制时间、炮制温度、每锅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结合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优选阿胶珠炮制工艺,并进行炮制工艺验证。结果 优选的阿胶珠炮制工艺参数为炮制时间5 min、炮制温度190 ℃、蛤粉-阿胶为30∶1;验证实验中3批样品各指标的RSD为2.09%~4.91%。结论 优选的阿胶珠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阿胶珠工业化炮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优选人参Panax ginseng趁鲜切制饮片工艺,比较分析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人参饮片的质量,为人参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考察切片厚度、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因素优选人参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制备工艺;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2种炮制工艺人参饮片质量差异性;并定量分析2种人参饮片中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含量差异。结果 人参趁鲜切制饮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人参鲜药材含水量65%,烘干温度50℃、烘干时间8 h、切片厚度1.5 mm;指纹图谱分别确定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工艺饮片2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2种炮制工艺所得人参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在0.983~0.992、0.948~0.996。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工艺饮片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60~0.993,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饮片归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2种炮制工艺项...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麸炒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炮制全过程的定性判别模型,筛选出可以表征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程度的气味成分。方法 制备麸炒白术饮片,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分析。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气味图谱,与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得到气味成分信息,结合峰面积分析气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通过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等将麸炒白术炮制全过程样品成功分为4类:生品、炮制不及、炮制成品和炮制太过。在炮制过程中,3-甲基十五烷、十二烷基丙酸酯、正辛基环己烷、1,3-二硝基苯、8-甲基十五烷5个气味成分的峰面积占比较高,其中1,3-二硝基苯在炮制全过程中峰面积呈降低趋势;3-甲基十五烷从炮制不及到炮制成品的过程中峰面积呈增加...  相似文献   
94.
姜丽  李成华  薛长松 《中草药》2023,54(17):5786-5795
科学合理的中药药性研究方法是中医药药性科学内涵研究的基础和客观要求。在既往创建的“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理论指导下,在国内外首次创建“单味药药性形成演变分类范式模块”研究方法。运用此方法,在利用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成果解析淫羊藿四气药性合理性的基础上,在中医学理论语境下,分析单味药淫羊藿四气药性历史形成、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将研究结果纳入模块类别单元分类。为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中药药性研究方法与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古今川楝子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对川楝子炮制的目的及功效进行考证,对国家和省级标准中川楝子饮片收录情况进行汇总,对现代川楝子炮制机制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经溯源,古时可划分为9种炮制方法,现因工艺繁琐等原因将川楝子炮制工艺进行了简化。历版《中国药典》中川楝子有净制、炒制2种炮制方法,川楝子因个大、加热不均匀,建议以砂烫法替代炒制,川楝子去皮核时建议用酒浸法替代净制。地方炮制规范记载川楝子制法较多,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现象,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导致川楝子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炮制后川楝子的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进而影响其毒性及药理作用。本文对川楝子炮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川楝子古法炮制的传承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进行观瞻,以期为川楝子现代炮制工艺与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6.
为建立汤洗吴茱萸的规范化炮制工艺,该研究以古代著作及现代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记载的“汤洗”吴茱萸传统炮制方法为基础,以饮片收率和主要成分含量为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进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汤洗过程中吴茱萸味觉指标变化规律。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吴茱萸中主要成分含量在汤洗炮制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达-23.75%、-27.80%、-14.04%、-14.03%、-13.11%;柠檬苦素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达19.83%;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总体以升高为主,平均变幅分别为0.54%、-3.78%、2.69%、5.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汤洗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参数:汤洗时间2 min,料液比1∶10 g·mL^(-1),汤洗温度80℃,汤洗次数1次,干燥方式50℃烘干。经汤洗炮制后,吴茱萸饮片收率平均值为94.80%;主要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均较生品升高,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02.56%、103.15%、105.16%;去氢吴茱萸碱的含量较生品降低,平均转移率为83.04%。味觉分析结果表明,汤洗炮制能显著降低吴茱萸的咸味、涩味和苦味。该研究揭示了汤洗对吴茱萸主要成分含量及味觉的影响,建立的汤洗吴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阐明其炮制原理,提升饮片的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利用几种常规的炮制方法分析草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减毒情况。方法 将大小形状不同的草乌样品分别经过水煮法、蒸法及烘烤法进行不同时长炮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乌头碱在0.2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草乌不同形状减毒效果为粉末>片状>完整个头,不同炮制方法减毒效果为水煮>蒸>烘烤,烘烤炮制对草乌样品未有良好减毒效果。浓度为1.0μg/mL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标准品分别经过0.5h、1.5h和1.5h水煮炮制可达到100%完全降解,但其他炮制样品的减毒效果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显现出较大差异性。结论 3种乌头碱经过足够时长的水煮及蒸法炮制均可达到显著的减毒效果,烘烤法对草乌减毒作用较小,民间食用草乌的安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从“脑-肠-菌”轴的角度探讨生、制枳实换用的枳实芍药散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625 mg·kg-1)、生枳实芍药散组、清炒枳实芍药散组、麸炒枳实芍药散组、炒炭枳实芍药散组、成品枳实芍药散组(3.75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灌胃常温0.9%氯化钠溶液外,其余各组均灌胃0~4 ℃冰0.9%氯化钠溶液(2 mL·d-1,共14 d)建立C-IBS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 mRNA的表达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VIP和AQP3蛋白的表达;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检测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5-HT、VIP、CGRP、SP水平显著上升,NPY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中DAO和D-L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黏膜上皮轻度破损,杯状细胞减少且腔内颗粒明显减少;结肠组织中AQP3、cAMP、PKA mRNA表达水平和AQP3、V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粪便中SCFAs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含量显著减少,丙酸、丁酸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提高C-IBS大鼠小肠推进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整模型大鼠血清中脑肠肽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cAMP、PKA mRNA及VIP、AQP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除异丁酸外各给药组对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显著回调作用,并且麸炒枳实入药的枳实芍药散的作用稍强于其他炮制品枳实入药的枳实芍药散。结论 生、制枳实换用的枳实芍药散可通过对“脑-肠-菌”轴功能的调节来改善C-IBS,并且使用麸炒枳实入药的枳实芍药散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9.
肉苁蓉炮制对微量元素含量及对动物体内DNA合成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不同方法炮制的肉苁蓉进行了肝脾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以及金属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蒸制盐大芸对“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及微量元素锌、锰、铜、铁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的传统炮制品。  相似文献   
100.
复方半夏止咳贴膏剂系由半夏、白芥子、生姜、厚朴等六味中药制成的穴位贴膏剂。该贴膏剂具有以止咳为主 ,兼有平喘、清肺、化痰等作用。目前中药贴膏剂多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风湿等疾病 ,而用以治疗咳嗽的该剂型还未见上市。本组方制成的止咳定喘贴膏剂与国外的巴布剂相似。传统贴剂一般是直接采用粗粉贴敷 ,且加入大量的赋形剂 ,如填充剂微粉硅胶、钛白、硫酸钙、高岭土等 ,粘着性基质如丙稀酸酯、聚乙二醇等[1] 。因此 ,传统贴剂具有药粉粗糙、接触面积小、吸收不佳等缺点。该止咳贴膏剂重点在工艺上进行了改进 ,因此克服了上述缺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