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66篇
内科学   487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34篇
预防医学   8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7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检测特异性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是目前诊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主要依据。抗体检测的正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优质试剂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完善等。为进一步提高我市HIV初筛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HIV抗体检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误差,现将近几年来检测工作中发现的有关影响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2.
王永怡 《传染病信息》2005,18(4):182-183
1丙型肝炎与艾滋病混合感染特点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约2亿;艾滋病毒(HIV)感染者约3500万。在HIV感染者中约1/3混合HCV感染。  相似文献   
93.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547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pi Data3.1录入,SPSS 11.5统计分析.结果 82.4%的校外青少年知道艾滋病是性病.仅有22.O%的人了解国家规定的8种性病;仅有11.5%的调查对象能完全答对UNGASS指标中的5项指标;仅有32.6%的校外青少年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有将近50%的人认为与感染者共餐会感染HIV;有8.9%的校外青少年回应"曾发生过性行为".结论 校外青少年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严重不足,危险行为较高,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校外青少年人群.  相似文献   
94.
据Medscape.com 11月16日报道(原载J Infect Dis2005:192:1557—1565),研究表明,合并HCV感染的HIV女性感染中常常在其生殖道中发现有HCVRNA的存在。HCV在生殖道的存在可能是通过垂直传播和性接触造成的,因此,对于存在HCV和HIV双重感染的患来说,详细询问有关性接触以及生育病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5例境外输入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胸部CT检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血常规、炎症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例无症状感染者从入院至出院胸部CT均未见肺部有磨玻璃影等病毒感染表现。10例无症状感染者仅在第1次SARS-CoV-2核酸检测时呈阳性,2~3 d后迅速转阴;6例无症状感染者SARS-CoV-2核酸持续阳性时间超过8 d;其余9例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在7 d内转阴。在监测的15 d内,8例(32%)无症状感染者IgG抗体阳性,13例(52%)无症状感染者IgM抗体阳性。首次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后7 d内与>7 d时无症状感染者的IgM与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无症状感染者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3.5×109/L的有2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109/L的有3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清铁蛋白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境外输入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胸部CT常无病毒性肺炎表现,炎症指标及血常规多在正常范围内;抗体检测在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6.
从1981年发现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疗;从最开始的谈"艾"色变,到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深入,艾滋病防控及诊治领域在近三十年实现了巨大飞跃。您对它的印象,可能也需要一些转观。需正视"两头翘"现象国家卫健委2019年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共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95.8万人,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97.
大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现况与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了解接受VCT的人群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方法对2002~2004年间到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寻求VCT者进行匿名的访谈式调查,求询者自己决定是否接受HIV抗体检测。结果共咨询1 918人次,75.70%的求询者自愿接受了HIV抗体检测,从中检出9例阳性。求询者以21~40岁青年为多,占92.92%,男性占80.92%。60.90%的求询者因有高危性行为前来咨询。56.97%的求询者首要关心的是HIV检测相关问题,包括窗口期、检测方法及费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保密性等。普遍求询的问题有艾滋病症状、传播途径及感染概率等,占37.33%。结论VCT服务对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任婷婷  徐光华  李春霞 《肝脏》2014,19(1):71-73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程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2]。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是免疫控制的结果,临床多无症状,易被忽视,正确认识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自然转归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玉溪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和CD8)自然变化,了解其艾滋病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间玉溪市新报告HIV/AIDS未抗病毒治疗资料,获取首次与末次CD3、CD4和CD8数据,描述并比较CD3、CD4和CD8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CD3、CD4和CD8月均自然变化速率分别为4.14个/μL、-2.13个/μL和7.57个/μL。其中886例(62.66%)CD4末次较首次低,表现为自然下降。首次CD4越高,其月均下降越快,而首次CD4较低,其月均下降较慢甚至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汉族、≥50岁者、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者月均CD4自然变化下降速率较快,而女性、少数民族、50岁以下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者CD3、CD8上升速率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玉溪市HIV/AIDS CD3、CD4和CD8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然有部分HIV/AIDS的CD4下降较快,或是CD3 、CD8上升较快,需对该类人群加强随访,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