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6篇
  免费   1217篇
  国内免费   61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321篇
口腔科学   566篇
临床医学   4791篇
内科学   1077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59篇
特种医学   1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031篇
综合类   9090篇
预防医学   1568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3337篇
  98篇
中国医学   1674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310篇
  2023年   1078篇
  2022年   873篇
  2021年   1236篇
  2020年   1253篇
  2019年   1237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867篇
  2016年   1093篇
  2015年   1222篇
  2014年   1904篇
  2013年   1841篇
  2012年   2055篇
  2011年   1956篇
  2010年   1691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537篇
  2007年   1410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306篇
  2004年   1147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620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均为女性常见的良性疾病,对二者正确的鉴别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建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各种超声检查技术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2.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WE)是一种用于评价活体组织硬度的新技术,具有实时、无创、定量等特点,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该技术的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与其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6-2012-06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245例的相关资料.采用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术131例,行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114例,测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中间的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的椎体压缩率、矫正度丢失、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1.8个月,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均无严重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伤椎椎体压缩率由术前的(45.59±5.2)%和(46.48±7.5)%降至术后的(8.76±4.8)%和(9.24±4.6)%;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5.8±3.8)°和(24.6±4.2)°降至术后的(9.8±1.7)°和(8.6±2.7)°,两者无明显变化(P>0.05).2组伤椎中间高度由术前的(56.74±8.6)%和(55.60±7.3)%升至术后的(85.26±10.52)%和(92.5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与其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微创内固定术的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行PKP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59例.PKP组31例,微创内固定术组28例.记录59例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结果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止痛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持续股骨髁上骨牵引结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1-02诊治的18例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采用Russell牵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其中急性发作16例,慢性急性发作2例;中度移位11例,重度移位7例。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骺板闭合时间,观察是否存在股骨头坏死、软骨溶解及髋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6(1.5~3.0)年,18例骺板闭合后均取出内固定材料。所有患儿均未行对侧预防性原位固定,3例术后对侧发作,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显示2例术后股骨头坏死,均为重度滑脱患儿,均未发生软骨溶解;其余16例髋关节功能大致正常,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0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行早期Russell牵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12~90个月,平均39个月。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中透视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0诊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7例,按照内固定失效与否分为A(内固定失效组)、B(内固定成功组)2组。观察指标:外侧壁厚度、外侧壁分型、尖顶距(TAD)、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结果 157例获得平均14.6(12~18)个月随访,24例(15.3%)出现内固定失效。11例髋内翻,2例退钉,2例内固定切割,18例复位丢失,4例股骨颈短缩。A组外侧壁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AD30 mm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6,P=0.003)。2组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及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Ⅲ型外侧壁骨折占87.5%,而B组仅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05,P=0.001)。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厚度过小,Ⅱ、Ⅲ型不稳定外侧壁骨折,以及TAD30 mm可能是发生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12-01—2013-09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5例Lisfranc损伤,Lisfranc关节内侧柱和中间柱用空心钉刚性固定,外侧柱行克氏针弹性固定。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估。结果本组术后X线片显示14例获得解剖复位。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19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评分:优9例,良4例,可2例。6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Lisfranc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例久行后出现跖跗关节处疼痛。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满意,术中解剖复位、稳定固定,以及确保后期复位不丢失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 3型髓内钉在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对防腐股骨标本,每对标本配对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所有股骨标本制成31-A2.2型骨折模型,A组使用Gamma 3型髓内钉固定,B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力学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扭转、破坏试验。结果在1 200 N载荷时,A组轴向刚度为(306.52±11.32)N/mm,B组为(258.38±14.63)N/mm,A组的轴向刚度较B组高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4,P=0.03)。A、B组在扭转角为0.5°、1.0°、1.5°、2.0°、2.5°时的扭矩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为(1.35±0.06)N·mm/deg,B组为(1.48±0.09)N·mm/de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00,P=0.13)。A组最大屈服载荷为(3 101.33±174.83)N,B组最大屈服载荷为(2 396.68±142.07)N,A组最大屈服载荷值较B组高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01)。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以31-A2.2型骨折为例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其轴向负重力学性能不如Gamma 3型髓内钉,不宜作为首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