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一抗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男12例,女48例;年龄70~95岁,平均81岁。按Tronzo—Evans分型分类,Ⅱ型12例,Ⅲ型28例(ⅢA21例,ⅢB7例),Ⅳ型17例,Ⅴ型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本组6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35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81.7%。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并且有效解除疼痛,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本组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8周;骨折端复位满意,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40例,良6例,可2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1-01—2013-07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5min,出血量平均70ml,住院时间平均15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6个月。54例术后获得随访2~25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5~95分,平均91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尤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适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07本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6个月内骨折一期愈合,其中31例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本组中1例A3.2型男性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髋内翻、螺旋刀片切出,术后7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A1.1型骨折患者于术后4个月发现螺旋刀片退出,术后12个月行螺旋刀片取出术;1例A1.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螺旋刀片退出,未出现继发性髋内翻畸形;4例出现大腿上段外侧疼痛;2例出现大腿中段前侧疼痛。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正确的骨折复位、正确位置的螺旋刀片置入、适宜长度的螺旋刀片和主钉的选择是治疗成功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4例患者。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并行逻辑回归分析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184例患者随访18~24个月,平均(21.10±2.15)个月。随访过程中,32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占17.39%,其余152例内固定成功,占82.61%。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侧位对位差和刀片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失败组不稳定性骨折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外侧壁厚度显著小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正位对位差显著大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Singh指数骨质疏松程度显著重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尖顶距显著大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外侧壁完整性显著差于成功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型骨折(OR=8.299,P=0.044)、外侧壁厚度小(OR=1 010.867,P=0.001)、骨质疏松程度重(OR=6.453,P=0.023)、尖顶距大(OR=2.846,P=0.026)、外侧壁完整性差(OR=8.678,P=0.025)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型骨折、外侧壁厚度小,骨质疏松程度重、尖顶距大和外侧壁完整性差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InterTa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2—01分别采用PFNA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评分和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结果66例均获得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放射学评分略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和PFNA内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优缺点,术者可根据熟悉程度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解剖型锁定钛板(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以减少失效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47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采用DHS治疗182例,采用LCP治疗201例,采用PFNA治疗92例。结果 DHS组156例获得随访3~12年,平均6.5年,内固定失效共60例,失效率达38.5%。LCP组176例获得随访2~8年,平均4.9年。内固定失效共13例,失效率达7.4%。PFNA组86例获得随访1~2.5年,平均1.7年,3例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失效率达3.5%。结论复位欠佳是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是内固定失效的次要原因,对于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建议选择DHS,而应该选择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10.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9月~2008年9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 15例均获7~1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中1例.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骨折组)及12例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纯骨折组)均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多发骨折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开复位例数明显多于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骨折组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单纯骨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多发骨折组1例于术后4周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结论对于累及股骨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需要更高超的复位及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PFNA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7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按AO分型,31.A2 22例,31.A3 15例。结果3例因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死亡,5例失访,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年,平均1.6年。29例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7.7个月,平均4.3个月。根据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79.3%(23/29)。3例出现钉尾近端的不匹配,其中2例出现大腿部疼痛,1例无痛;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髋内翻。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案,更好地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26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FNA组患者共122例,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DHS组患者共146例,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对A1分型的患者,两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等差异不明显(P〉0.05);对A2和A3分型的患者,PFNA组患者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手术切口的长度均低于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手术后功能恢复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DHS治疗,均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A1分型患者使用DHS治疗及PFNA效果均较好,而对A2型和A3型的患者,使用PFNA效果更好,医生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将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复位组),未复位固定20例(未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复位组较未复位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未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固定移位的股骨大粗隆顶点骨折能够提高PFNA主钉进针定位的准确性,降低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隐性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CNKI、Medline、CBM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中比较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2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的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3位评价员裁决。所得数据通过RevMan5.0统计软件完成Meta分析,比较PFNA组与DH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结果共纳入了16篇文献中的1 0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HS组相比,PFN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但是在术后死亡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PFNA内固定可以明显短缩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PFNA内固定在术后死亡率方面优于DHS,对于PFNA的长期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2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诊治的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PFNA组和ALP组,分别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12~24(16.8±2.6)个月。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PFNA组优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股骨头颈切割及髋内翻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ALP组则出现1例股骨头颈切割、髋内翻2例,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AL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Singh指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骨折,按照Singh指数将其分成非骨质疏松组(A组)及骨质疏松组(B组)。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按照Harris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t=-3.956,P〈0.001)、术中出血量少(t=-8.782。P〈0.001),但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6,P=0.675)。结论Singh指数作为临床常用的判断骨质疏松的方法,可以在术前对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手术创伤做出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通过针顶距(K-wire apex distance,KAD)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的可靠性。[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测量术中KAD与术后TAD并行相关分析。[结果]4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3周,平均13周,术中针顶距(KAD)13~31 mm,平均21.75 mm,术后尖顶距(TAD)18~35 mm,平均24.61 mm。1例脑梗塞复发,无感染、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切出股骨头、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正侧位测量导针尾端至关节面的距离之和(KAD)可获得有效TAD控制,对预防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2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60~85(69.6±5.7)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2~10(6±2.3)d。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肢股骨髁上牵引,早期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合患肢主动踝泵锻炼,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术前调整血压、血糖等。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在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13-06—2014-09诊治的6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0例(PFNA组),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5例(其中骨水泥组22例,生物型组23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3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少于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而生物型组少于骨水泥组。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少于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而骨水泥组少于生物型组。3组术后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明显早于PFNA组,而骨水泥组早于生物型组。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但生物型组与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骨质稳定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首选PFNA髓内固定;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适合内固定治疗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预期置换后关节使用年限不长患者,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