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23篇
  免费   4945篇
  国内免费   7483篇
耳鼻咽喉   745篇
儿科学   657篇
妇产科学   5033篇
基础医学   8684篇
口腔科学   2749篇
临床医学   25492篇
内科学   8647篇
皮肤病学   1527篇
神经病学   1961篇
特种医学   44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6篇
外科学   11397篇
综合类   42056篇
预防医学   13107篇
眼科学   1154篇
药学   16115篇
  150篇
中国医学   9265篇
肿瘤学   4129篇
  2024年   567篇
  2023年   2051篇
  2022年   1809篇
  2021年   2354篇
  2020年   2395篇
  2019年   2493篇
  2018年   1296篇
  2017年   2404篇
  2016年   2984篇
  2015年   3701篇
  2014年   6896篇
  2013年   7257篇
  2012年   9391篇
  2011年   11183篇
  2010年   10034篇
  2009年   9626篇
  2008年   12892篇
  2007年   10881篇
  2006年   9428篇
  2005年   10008篇
  2004年   7462篇
  2003年   5999篇
  2002年   4608篇
  2001年   4013篇
  2000年   2841篇
  1999年   2391篇
  1998年   1974篇
  1997年   1692篇
  1996年   1407篇
  1995年   1237篇
  1994年   1106篇
  1993年   632篇
  1992年   559篇
  1991年   514篇
  1990年   462篇
  1989年   464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应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比较传统缝合法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切口的愈合效果,探讨Histoacryl组织胶水促进皮肤切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8例腹股沟疝择期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组织胶水组和传统缝合两组,传统缝合组(135例)采用传统皮内缝合切口,组织胶水组(143例)采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黏合切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切口美观度、术后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切口甲级愈合无差异(P>0.05);术后6 h、12 h胶水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24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组患者住院时间较传统缝合组明显缩短(P<0.05);应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黏合切口患者对切口愈合满意度优于传统缝合组(P<0.05)。结论:Histoacryl组织胶水在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切口应用能更好地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手部皮瓣的临床效果及研究8种手部皮瓣修复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针对于特殊急诊手外伤患者病情决定应用其8种任意手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相互比较皮瓣术式选择性适应类型及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6例均保留患指受伤以后现有手指长度,随访2~12个月,患指皮肤感觉、耐磨性、指体运动及指外观均恢复优良,患指活动不受限,植皮区成活,患者均表示满意。TAM功能评分结果:优194指,良19指;感觉:S3+优145指,S3良59指,可9指。结论任意手部皮瓣是治疗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 ,术后效果明显,局部转位皮瓣对它处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倪杨  刘爱君 《中国校医》2019,33(1):74-77
针对当前国内医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革新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健全志愿服务的保障体系4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医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出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高”、行为动机“强”、组织和管理模式“优”和保障措施“全”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merican Collegeof Radiology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ACR TI-RADS)及声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中的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74例病例共174个结节,采用ACR TI-RADS评分系统进行分类,并对该174个甲状腺结节使用ARFI-VTQ技术检测其剪切波速度(SWV),依据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并分析曲线下面积,判定最佳诊断分界点,分析ACR TI-RADS与ARFI-VTQ两者联合得出的诊断结果,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对比。结果: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结节96个、恶性结节78个。利用ACR TI-RADS分类诊断标准比较甲状腺结节的各种特性(包括形态、边缘、内部回声、钙化、结构),显示各种特性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VTQ-SWV为2.69m/s时,曲线下面积为0.88,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84.4%,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ACR TI-RADS+VTQ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其特异性为98.7%、敏感性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8.7%、阳性预测值为98.8%。结论: VTQ 技术联合ACR TI-RADS应用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75.
黄羚  顾元烨  江媚 《吉林中医药》2021,41(7):854-857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是中医基于脏腑理论对女子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子宫体、宫颈、卵巢、输卵管、盆壁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韧带及受体当属胞宫、胞脉、胞络功能范畴.胞脉和胞络属于胞官的一部分.胞脉、胞络将脏腑化生之气血全面布散于胞官,心、肾通过胞脉、胞络与胞官相联系."精满" "血足"是良好子宫内膜环境的体现.肾气亏损,胞脉失疏,冲任不充,胞官瘀滞,藏泻失序,表现为子宫内膜较薄及血供不足,不利于孕卵的着床.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应予补肾气,通胞脉,自拟二补助育汤,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辅助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变化及Rac1、Cdc42的表达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作为EMs异位内膜组,对应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EMs在位内膜组,另选择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组。电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定量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蛋白表达情况和Rac1、Cdc4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正常组,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超微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异常改变,以细胞核、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最为明显。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 mRNA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凋亡减少,且组织中存在Rac1、Cdc42大量表达,其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转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7.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异位内膜组织虽然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一般认为,“正虚伏邪”为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那么,肾虚血瘀既属于“正虚伏邪”的范畴,又体现了EMs发病学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在“病证相应”的中医治则之下,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痛经症状、提高受孕率,以及调整月经周期。本文基于EM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补肾化瘀法治疗EMs的理论依据及其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解除免疫抑制、阻断局部微血管新生等,旨在阐明其疗效显著的原因,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7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0):I0001-I000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重点出版来自构建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干细胞、组织构建及其临床应用4大领域的相关实验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应用研究、转化医学研究等优秀成果的文章,尤为关注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组织工程领域学术技术研究的创新项目,关注体现组织工程研究过程中具有在体客观量化评价指标的优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9.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病的危害在逐渐上升。虽然静脉使用阿替普酶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低治疗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发病时间不能确定或就诊时间的延误造成的。醒后卒中患者因发病时间无法界定,因而无法行再灌注治疗。随着一些重要研究的开展及成功,使我们重新思考简单按时序表达的"时间窗"概念,认识到即使在超过指南推荐的时间窗,仍有可能存在可挽救有梗死风险的脑组织,逐渐形成了"组织窗"的治疗理念。这一转变,离不开先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项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根据临床评估及影像成像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可挽救组织的存在,可能会使更多的卒中患者获得再灌注治疗的益处。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试图通过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寻找缺血半暗带存在的证据。在这篇综述中,将探讨目前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80.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替代内膜剥脱术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