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发展已是时代的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必然要求,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同时,要立足于“八个统一”大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初步为小儿推拿学课程构建思政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实现教育的“守正创新”。此文从课程标准、评价体系、路径探索及元素设计4个方面论证了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课程设计时要围绕教师团队、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方式4大要素进行优化,同时加入爱国教育、职业胜任力及创新意识教育等元素设计,改变既往单一的显性思政教育模式,融入隐性思政建设,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建立职业自信,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2.
王迪 《中医临床研究》2020,(3):F0003-F0003
《人民日报》近日推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评论,今天刊发第二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当前,中医药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3.
《黄帝内经》中明确言及"传于后世"的篇章有《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针解》《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师传》,共4篇。笔者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通过对4篇"传于后世"论的研究学习,对"传于后世"的观点进行简要、系统地梳理,总结得出《黄帝内经》"传于后世"论的6个观点,以期能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黄帝内经》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4.
赵文  李思汉  詹杰  婧媛  徐云浩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37-1240
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是临床准确辨证的前提,而且蕴含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个性化等中医思维,若要准确把握中医诊法合参的应用技巧,掌握单个诊断的特点与临床意义是基础,理解多诊相参是关键,灵活运用四诊合参是目的。  相似文献   
25.
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结合的重要桥梁,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全面提升中药人才培养质量,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将“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思维”“批判性思维”“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元素与教学环节融合融通,推进“守正创新”理念下的课程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6.
[本刊讯]近日,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师带徒启动仪式在重庆市江津区举行。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精选1 9名科普专家与重庆市江津区19名基层医务人员结成了 "一对一"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帮扶指导的对子,创新性地开启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的师带徒模式。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师带徒得到了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学会、江津区卫健委、江津区中医药学会及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7.
2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9.
中医药顺应时势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振兴发展时机,中医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尊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传承与创新并重,准确研判中医药发展新形势,理解把握新理念,聚焦时代新需求,深刻领会新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0.
目的:基于《中医内科学杂病证治新义》探究川渝名医胡光慈的学术思想。方法:以《中医内科学杂病证治新义》为研究对象,分析成书背景及章节体系、统计书中的方剂来源和组成,从时代背景及方药选择的角度探析胡光慈的学术思想。结果:该书共收录195首方剂,其中自拟方22首,其余均为传世名方、古方共计173首。通过统计所有名方、古方的出处,发现胡光慈引用方剂最多的前2本古籍分别为《金匮要略》(引方26首)和《证治准绳》(引方19首)。通过对编者方在各系统疾病证治中出现的频次统计发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编者方出现频次最多,分别为8次和7次。结论:胡光慈守正创新践行中西医结合,善于遵古不泥古辨证组方和活用经方名方,不愧为一代名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