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0篇
  免费   114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85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4791篇
内科学   275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333篇
特种医学   20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43篇
综合类   7129篇
预防医学   920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2354篇
  37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732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16篇
  2015年   780篇
  2014年   1336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877篇
  2011年   1984篇
  2010年   1739篇
  2009年   1796篇
  2008年   1579篇
  2007年   1536篇
  2006年   1377篇
  2005年   1244篇
  2004年   1086篇
  2003年   828篇
  2002年   683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提高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瘤同动脉瘤伴生的相关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了我科2010年以来的500例垂体瘤患者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激素类型、肿瘤直径、海绵窦侵袭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垂体瘤组同动脉瘤伴生垂体瘤组的比较发现,两组的性别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583,P0.05);两组的激素类型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436,P0.05);结论垂体瘤和动脉瘤共存的相关性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是垂体瘤的海绵窦侵袭及垂体瘤的直径同动脉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内膜和中膜分离,导致假腔形成,对真腔造成压迫,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1-2]。SCAD在年轻女性及缺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17.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是在脑动脉腔内压力增高或先天性缺陷基础上发生的内腔局限性的异常扩大,进而导致动脉壁的瘤状突出[1]。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剧烈头痛、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动脉瘤破裂,引发大出血,引发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常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进行诊断颅内动脉瘤。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DSA检查不仅可以动态展示血管的充盈情况,还可以对血液循环时间进行计算,从而开展血管内的治疗性操作[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南石医院2016-01—2018-03间收治的82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介入组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结果介入组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LAN)患者预后关键,但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较多,当前尚未明确各方法在LAN中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LAN患者实施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10-01-2018-10-01收治的80例L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3D-DSA检查,对照组实施3D-CTA检查,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两组检出情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和37.50%,对照组分别为52.50%和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 4,P=0.365 6。瘤体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2,P=0.809 4;灵敏度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 2,P=0.817 6;特异性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 1,P=0.956 3;阳性预测值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 8,P=0.470 7;阴性预测值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 1,P=0.325 9。结论 LAN患者实施3D-CTA和3D-DSA技术诊断均有显著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