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06篇
  免费   12961篇
  国内免费   9197篇
耳鼻咽喉   1490篇
儿科学   1751篇
妇产科学   2035篇
基础医学   10220篇
口腔科学   1761篇
临床医学   36306篇
内科学   30255篇
皮肤病学   2180篇
神经病学   7156篇
特种医学   139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3篇
外科学   18059篇
综合类   75421篇
预防医学   15408篇
眼科学   9893篇
药学   30855篇
  396篇
中国医学   24068篇
肿瘤学   7764篇
  2024年   1517篇
  2023年   5355篇
  2022年   4869篇
  2021年   6080篇
  2020年   6169篇
  2019年   6029篇
  2018年   3299篇
  2017年   5435篇
  2016年   6311篇
  2015年   7448篇
  2014年   12524篇
  2013年   12464篇
  2012年   16927篇
  2011年   18381篇
  2010年   17214篇
  2009年   17478篇
  2008年   18545篇
  2007年   17293篇
  2006年   16843篇
  2005年   16697篇
  2004年   12817篇
  2003年   11345篇
  2002年   8983篇
  2001年   7659篇
  2000年   5628篇
  1999年   4508篇
  1998年   3768篇
  1997年   3314篇
  1996年   2926篇
  1995年   2583篇
  1994年   2191篇
  1993年   1513篇
  1992年   1168篇
  1991年   1077篇
  1990年   856篇
  1989年   950篇
  1988年   261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及血管生成素-1(Ang-1)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二补助育汤组,每组6只,用米非司酮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妊娠第5天处死小鼠后,检测各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Ang-1和VEGF 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定位。结果:模型组小鼠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补助育汤组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二补助育汤可提高子宫内膜Ang-1和VEGF蛋白表达量,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2.
<正>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使患者尽快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原则。尽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装置不断改进,但是术后内固定装置的失效仍然是导致二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股骨大粗隆外侧壁作为对内固定头钉装置的重要支撑,其完整性对于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至关重要。笔者就股骨大粗隆外侧壁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前瞻性评估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后程大分割放疗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以及在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共入组20例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所有患者于末次多西他赛化疗前开始大分割放疗。观察急性放射反应、治疗完成率及无病生存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治疗完成率10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及皮肤反应,患者均可耐受。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随访率100%。美容效果良好率100%。平均总治疗时间为4周,总住院治疗费用节省约1万元。21个月无病生存率为100%。结论 T1~T2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可耐受同步大分割放化疗,局部控制好,美容效果佳,且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颅内压(ICP)监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功能良好率70.00%、轻残率23.33%优于对照组的33.33%、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残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在ICP检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 目的:分析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2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应用单一化疗方案,B组应用单一六君祛痰解毒汤治疗,C组应用化疗+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治疗,三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C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5),而A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B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A、C组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白细胞计数(WBC)减少、贫血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A组均显著下降(P<0.05)。A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B、C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较A组均显著下降(P<0.05),C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六君祛痰解毒汤治疗可有效改善NSCL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疗效,且可有效减少血清VEGF含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示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9.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