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93篇
  免费   6236篇
  国内免费   4298篇
耳鼻咽喉   2699篇
儿科学   858篇
妇产科学   1736篇
基础医学   6828篇
口腔科学   1783篇
临床医学   9942篇
内科学   9873篇
皮肤病学   512篇
神经病学   3045篇
特种医学   16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10篇
综合类   24066篇
预防医学   10370篇
眼科学   623篇
药学   11251篇
  68篇
中国医学   13296篇
肿瘤学   3464篇
  2024年   784篇
  2023年   2639篇
  2022年   1838篇
  2021年   2413篇
  2020年   2433篇
  2019年   2980篇
  2018年   1768篇
  2017年   2930篇
  2016年   3301篇
  2015年   3594篇
  2014年   4508篇
  2013年   4438篇
  2012年   6489篇
  2011年   6422篇
  2010年   4853篇
  2009年   6202篇
  2008年   7160篇
  2007年   6435篇
  2006年   5959篇
  2005年   4453篇
  2004年   4212篇
  2003年   2903篇
  2002年   2591篇
  2001年   2271篇
  2000年   1840篇
  1999年   1605篇
  1998年   1150篇
  1997年   875篇
  1996年   666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551篇
  1993年   774篇
  1992年   666篇
  1991年   657篇
  1990年   569篇
  1989年   504篇
  1988年   400篇
  1987年   268篇
  1986年   181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索珠海地区NRXN1NLGN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易感性的关系,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2016年就诊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123例珠海地区的孤独症患儿和506例健康对照。采用口腔拭子采集口腔上皮细胞以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 platform分型技术对NRXN1基因上的rs1045881和rs11885824以及NLGN1上的rs985554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NRXN1基因上的rs1045881和rs11885824以及NLGN1上的rs9855544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孤独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LGN1基因上的rs9855544与NRXN1基因上的rs11885824存在基因与基因间的交互作用(预测准确率为0.480,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0.040)。结论 NRXN1基因上的rs1045881和rs11885824以及NLGN1上的rs985554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孤独症易感性没有关联,但NLGN1基因上的rs9855544与NRXN1基因上的rs11885824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孤独症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直接扩增法批量检验并调查川东地区汉族人群DNA标本在18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DNATyper15TMPlus试剂盒直接扩增和3730XL型遗传分析仪检测STR分型。随机抽取326例该地区汉族无关个体STR分型结果,并统计18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他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 18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川东地区汉族人群18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匹配概率、多态信息含量、个体识别概率、非父排除概率的范围分别为0.604~0.896、0.016~0.219、0.545~0.908、0.781~0.984、0.295~0.788。结论使用直接扩增法批量检验DNA数据库标本的效率高、质量好;18个STR基因座的联合应用能获得较好的系统效能,为该地区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3.
声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用于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向作者支付。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不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利用能力对胎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妇产科建档的53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首次产检时采集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甲蛋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 A66G和5,10-亚甲基四氢叶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的基因分型判断叶酸利用能力,比较MTRRA66G、MTHFRC677T、A1298C不同基因型血清Hcy水平。并根据叶酸利用能力分为A组(未发现风险+低风险)及B组(中度风险+高度风险),A组给予叶酸400μg/d,B组给予叶酸800μg/d,给药至孕3个月,孕中期及孕晚期根据Hcy值调整叶酸用量,记录两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 d血清Hcy水平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 MTRR的A66G基因分型主要为AA、AG;MTHFR的C677T基因分型主要为CT、TT;MTHFR的A1298C基因分型主要为AA、AC。A66G中AA分型Hcy水平高于AG+GG;C677T中TT分型Hcy水平高于CT+CC;A1298C中AA分型Hcy水平高... 更多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可吸收骨钉、骨板(聚乳酸)浸提液经家兔皮肤敷贴片给样后,所产生的皮肤刺激反应情况。方法可吸收骨钉、骨板(聚乳酸)浸提液经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分别在1、24、48、72 h密切观察,并记录动物一般状态和刺激部位,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并记录皮内注射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情况后,正常饲养,每天观察直至到21 d。结果可吸收骨钉、骨板(聚乳酸)浸提液对家兔的皮肤刺激试验无皮肤刺激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可吸收骨钉、骨板(聚乳酸)浸提液对家兔的皮肤刺激试验无皮肤刺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67.
刘培  杨芳  李静 《护理学杂志》2019,34(10):105-109
体外膜肺氧合成为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的一种新方法并在重症患者中逐渐应用,而早期活动可促进危重患者康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意义、安全性、开展情况及主要障碍、实施流程、实施策略等进行综述,为促进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69.
70.
目的:评价和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选择我院于2018.5~2019.5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8例,抽签方式进行分组观察,49例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归纳为实验组,另49例实施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对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观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得以显著提升,纤维蛋白含量、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得以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可对血流指标进行优化,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