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94篇
  免费   13581篇
  国内免费   14491篇
耳鼻咽喉   1747篇
儿科学   3679篇
妇产科学   2496篇
基础医学   20070篇
口腔科学   2297篇
临床医学   22505篇
内科学   24264篇
皮肤病学   2029篇
神经病学   5687篇
特种医学   44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4篇
外科学   11457篇
综合类   57137篇
预防医学   13113篇
眼科学   2254篇
药学   18415篇
  189篇
中国医学   10752篇
肿瘤学   17272篇
  2024年   1352篇
  2023年   5154篇
  2022年   4827篇
  2021年   5541篇
  2020年   4750篇
  2019年   5382篇
  2018年   3108篇
  2017年   4663篇
  2016年   5186篇
  2015年   5576篇
  2014年   7454篇
  2013年   7997篇
  2012年   10844篇
  2011年   12519篇
  2010年   11900篇
  2009年   12330篇
  2008年   13521篇
  2007年   12778篇
  2006年   12252篇
  2005年   12499篇
  2004年   10850篇
  2003年   9814篇
  2002年   8174篇
  2001年   7386篇
  2000年   6033篇
  1999年   4870篇
  1998年   3741篇
  1997年   2878篇
  1996年   2027篇
  1995年   1595篇
  1994年   993篇
  1993年   545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基因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收集一CMT家系8名成员临床资料,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方法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MP22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选择60名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该家系中患病者以行走不稳、跨阈步态,伴有弓形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家系中5名成员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及MLPA方法均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序列,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4名(Ⅱ3、Ⅱ9、Ⅱ11、Ⅲ7),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基因检测结果示PMP22基因重复序列的为携带者有1名(Ⅲ5),家系中余3名成员及对照组60名均未见重复序列。结论基因检测在明确CM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MLPA法筛查基因时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分析1例首发表现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的CC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外文献中CCHS病例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和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1月龄女婴,主要表现为浮肿、尿少、低血压、嗜睡、发绀、抽搐及颅内压增高。B型脑利钠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颅脑磁共振示右侧额叶出血;超声心动图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未发现可能的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法验证示患儿PHOX 2 B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变异,基因型为20/25。患儿入院后采用无创通气,睡眠时呼吸浅慢、微弱,伴血氧下降;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随后改用夜间无创通气、降肺压药物治疗。复查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生命体征稳定。随访至24月龄,夜间只需较低压力水平的无创通气,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伴撤机困难患儿,需警惕CCHS。疑诊者应尽早针对CCHS相关基因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及PHOX 2 B基因Sanger法验证。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变化及Rac1、Cdc42的表达意义,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作为EMs异位内膜组,对应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EMs在位内膜组,另选择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组。电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定量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ac1、Cdc42蛋白表达情况和Rac1、Cdc4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正常组,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超微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异常改变,以细胞核、细胞器形态结构异常最为明显。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Cdc42 mRNA相对表达量EMs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5),EMs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细胞凋亡减少,且组织中存在Rac1、Cdc42大量表达,其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转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内胆管癌(ICC)高通量测序数据,寻找其预后相关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研究其在ICC组织中表达及作用通路。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33例ICC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RNA-seq表达矩阵数据和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利用edgeR软件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绘制生存曲线,筛选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预后相关基因的作用通路。结果 通过edgeR分析后得到6 617个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log2 Fold Change|>1,P<0.05),其中高表达组4 094个,低表达组2 523个。通过功能富集发现,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致癌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系统、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影响以及视黄醇代谢通路。经单因素Cox回归、R软件“survival”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UCN2、CST1、PROS1、SLC35E4、PEMT五个基因对ICC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影响。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ST1、PEMT、PROS1构建的风险模型对ICC患者预后具有判断作用。结论 UCN2、CST1、PROS1、SLC35E4、PEMT基因可能成为ICC预后判断指标,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7.
Survivin属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之一,在人类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膀胱移行细胞癌为著,有抑制细胞凋亡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对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他们的高表达也许能为临床诊断和将来靶向治疗提供潜在价值,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及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克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全长基因。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闪的大片段,再结合RACE技术分别得到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3’端和5’端,将3部分序列拼接后获得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结果 成功克隆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092331。结论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表达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在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中,Bcl-2家族蛋白发挥了关键作用。BFL1/hA1是Bcl-2家族中分子结构、作用途径和转录调控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个分子。BFL1/hA1通过与Bcl-2家族促凋亡成员Bid的功能形式tBid的BH3结构域紧密结合,阻止了tBid与促凋亡蛋白Bak和Bax相互作用,从而阻止了细胞色素C向胞质中释放,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佛波酯(phobol ester)和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可以有效地诱导BFL1/hA1的表达。包括NF-κB在内的多种转录因子通过蛋白质和蛋白质及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转录调控复合物——增强体结合到BFL1/hA1基因的5’调控区,促进其转录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尼莫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在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取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尼莫地平组(n=50):尾壳核注射自体股动脉血50μL复制脑出血模型,造模即刻腹腔注射尼莫地平1.6mg/kg(即8μL/g),以后每天1次。②模型组(n=50):同前造模,术后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假手术组(n=20):手术,但进针人尾壳核后不注血。各组分为术后6,24,48,72h、5d 5个时间点。造模动物醒后进行Bederson评分,评估其行为和神经功能缺陷(0—3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评分≥2分为造模成功)。人组动物在以上5个时间点进行Bederson评分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经尾壳核行冠状切片,行免疫组化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8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Bederson评分: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鼠醒后迅速出现偏瘫,24h后评分趋于稳定,至72h之间评分最高,然后逐渐下降,5d时仍有体征。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尼莫地平组术后48,72h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②血肿周围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假手术组进针侧脑组织表达很少,模型组6h后即有表达,24h达高峰,持续72h后逐渐下降,5d后仅有少量表达;尼莫地平组动态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同,但各时间点的数值均较低,尤其是术后24~72h(P〈0.01)。结论: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升高,提示其与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有一定关系。②尼莫地平降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凋亡程度,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神经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