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口腔医学》2017,(5):462-465
口腔鳞癌是一个日趋严重的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仍无明显的提升。本文就口腔鳞癌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学、治疗及患者5年生存率和预后的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中的46个受累淋巴结中的ABH 同族抗原的研究,发现同族抗原的缺失是口腔癌从良性向恶性转化的一个特征性表现。在间变淋巴结转移及大多数侵袭状态的肿瘤中其同族抗原是完全缺失的。而淋巴结转移同族抗原的缺失表明从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3.
鳞状细胞癌虽然是口腔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但是,已发表的报告中有关它的超微结构的特征只是一些片断的观察。本文作者对口腔表皮样癌超微结构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且对这种癌的特征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还应用了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其超微结构的特征进行解释。材料与方法作者研究了1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这些癌分别自下唇、舌、硬腭、口底和牙槽嵴切除。外科切除后将新鲜标本切成薄片,立即固定于1%四氧化锇冰冻一小时,用0.1克分子浓度的臭砒基酸盐(PH7.2)缓冲,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相关的表达阳性基因,为探究OSCC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组织和OS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验证,寻找与OSCC恶变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X线胶片曝光,图片需保存为灰度(8或16位色)的电子文档,使用综合型GEArray表达分析配套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RT-PCR电泳结果采用Kodak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然后将其与芯片分析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经Kodak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定量后,证实正常组织和OSCC组织间CLK-3、CTNNB-1、GDF-15、FKBP-8、SOCS-3、NF-1、BCL-2、XRCC-1、ACP-2共9个SupperArray阳性基因的RT-PCR结果,在表达水平上和SupperArray芯片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生长因子基因和细胞增殖分化基因关系密切。结论本研究为深入了解OSCC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L-OHP)在昼夜4个不同时间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并分析其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 将75只裸鼠置于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的环境中,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注入裸鼠颊部建立口腔颊鳞状细胞癌模型,3周成瘤后随机分为5组(4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15只。4个实验组分别在24 h内的4个不同时间点,即灯亮后4、10、16、22 h(4 HALO、10 HALO、16 HALO、22 HALO)分别静脉注射L-OHP(17 mg·kg-1),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抑瘤率和生存时间)、不良反应(体重、白细胞计数和肛周肿胀)情况,并用余弦分析法检验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否具有昼夜节律性。结果 在4、16和22 HALO时间注射L-OHP均获得较好的抑瘤率,但只有在16和22 HALO两个时间给药显著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在16和22 HALO时间给药,荷瘤鼠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4和10 HALO给药;余弦分析表明不同给药时间对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和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其中14.88 HALO注射L-OHP荷瘤鼠的生存时间最长。结论 用L-OH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应考虑时间因素,以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口腔微生物群落在人类微生物群落和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与宿主的不平衡可导致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一些肿瘤已经被认为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相关,口腔肿瘤和微生物的关系也被逐渐认识。本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与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口腔微生物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可能途径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微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为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实现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甚至辅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克霉唑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OSCC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选择.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OSCC-25依次加入不同浓度(10、20、40 μmol/L)克霉唑,测定OSCC细胞被抑制50%时克霉唑的浓度(IC50)、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结果 IC50为8.51 μmol/L,克霉唑可把癌细胞抑制在G1期,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并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E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蛋白水平.结论 克霉唑可抑制OSCC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口腔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80%以上是鳞状细胞癌。由于临床医生在根治肿瘤的同时,还要兼顾尽量减小颜面的畸形与功能障碍的问题,所以预知肿瘤的恶性度,避免治疗不足导致的复发和转移以及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迄今尚无一种具体估价病人预后的指标。本文采用先进的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恶性分级对于估计和评价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宿主关系两方面对鳞癌进行综合评价,可大大提高恶性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口腔鳞状细胞癌R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b基因异常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地高辛高效引物标记Rb3.6KbDNA探针,结合抗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显色法,对口腔鳞癌病人中Rb基因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在7/28例口腔鳞癌中发现Rb基因结构异常,其中6例出现5.4、4.1及2.3Kb片段缺失,1例出现6.2Kb新片段;Rb缺失与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中存在Rb基因缺失、重排,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尼古丁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尼古丁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及碘化丙啶双染法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法检测/不同浓度(0.1、1、10μmol/L)尼古丁作用相同时间(48 h)和相同浓度(1μmol/L)尼古丁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对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以0μmol/L尼古丁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 μmol/L尼古丁作用不同时间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内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及核因子κB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尼古丁处理SCC15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分别为(98.24±0.04)%、(98.50±0.06)%及(98.61±0.07)%,均较对照组[(96.01±0.58)%]显著增加(P=-0.000);同时各浓度尼古丁处理组细胞生长被促进,且呈浓度依赖性,0.1、1、10μmol/L尼占丁组细胞A值分别为2.19±0.08、2.20±0.11及2.38±0.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3 ±0.13)(P<0.05).1μmol/L尼古丁处理组的SCC1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1、10 μmol/L处理组(P-0.000).1μmol/L尼古丁作用于SCC15细胞72 h细胞生长被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1μmol/L尼古丁作用于SCC15细胞24 h后诱导SCC15细胞凋亡最显著且显著高于尼古丁作用48 h和72 h组(P=0.000),各组细胞核内代表DNA结合活性的A值分别为1.509、1 093、0.746,与对照组(A值为0.544)相比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提示核因子κB从胞质向胞核中转移,其中尼古丁作用24h活性最高.结论 尼古丁能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增殖并诱导少量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XCR4拮抗剂AMD3100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趋化实验观察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1)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在SDF-1作用下增殖反应明显增强,AMD3100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2)趋化实验显示SDF-1可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发生明显迁移,AMD3100能阻断CXCR4受体,从而抑制这种趋化和侵袭转移作用。结论 AMD3100能阻断CXCR 4/SDF-1的相互作用,其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状细胞癌R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之一 ,其预后较差。抽烟、饮酒及咀嚼槟榔是重要的致癌因素。目前 ,口腔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 ,我们应用地高辛标记的RbcDNA探针对 30例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中Rb抑癌基因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1.材料和方法 :(1)标本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4~ 6 8岁 ,平均5 6 9岁。高度分化鳞癌 10例 ,中度分化鳞癌 18例 ,低度分化鳞癌 2例。 3例对照组标本取自行正颌外科治疗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桂皮醛不同质量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6、128、64、32 mg.L-1质量浓度组的桂皮醛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作用时间24 h时,作用质量浓度16 mg.L-1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抑瘤率达到58.33%;作用质量浓度为32 mg.L-1时对KB细胞及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株的抑制率分别为66.08%、76.61%,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中、高浓度的桂皮醛对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桂皮醛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12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正常组)的血清SCC-Ag水平,并对其中60例OSCC和60例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CC-A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SCC-Ag在OSCC诊断、治疗疗效中的意义.结果 OSCC组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P=0.002),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组(P=0.001).OSCC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为43.3%(39/9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0 1).OSCC患者TNM晚期的术前SCC-Ag水平的表达高于早期水平(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后SCC-Ag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化疗前后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然而,在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C-Ag对维吾尔族OSCC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在评价治疗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的T淋巴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