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70篇
  免费   8975篇
  国内免费   2465篇
耳鼻咽喉   550篇
儿科学   463篇
妇产科学   289篇
基础医学   3819篇
口腔科学   1466篇
临床医学   21704篇
内科学   5165篇
皮肤病学   265篇
神经病学   769篇
特种医学   299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7956篇
综合类   39237篇
预防医学   11152篇
眼科学   335篇
药学   12430篇
  186篇
中国医学   7598篇
肿瘤学   10403篇
  2024年   735篇
  2023年   2459篇
  2022年   2280篇
  2021年   2839篇
  2020年   3208篇
  2019年   2602篇
  2018年   1607篇
  2017年   2569篇
  2016年   3350篇
  2015年   3796篇
  2014年   6706篇
  2013年   7014篇
  2012年   8864篇
  2011年   9743篇
  2010年   9138篇
  2009年   9231篇
  2008年   9084篇
  2007年   8536篇
  2006年   8048篇
  2005年   7905篇
  2004年   6579篇
  2003年   6672篇
  2002年   5658篇
  2001年   4844篇
  2000年   2876篇
  1999年   2531篇
  1998年   2264篇
  1997年   2316篇
  1996年   2081篇
  1995年   1740篇
  1994年   1368篇
  1993年   959篇
  1992年   842篇
  1991年   768篇
  1990年   583篇
  1989年   735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269篇
  1986年   204篇
  1985年   206篇
  1984年   123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MVD及MLVD数值,并分析Ki-67与MVD和ML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1. 0%,且Ki-67表达在不同大小的肿瘤及不同肿瘤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乳腺癌患者中MVD和MLVD的表达在肿瘤直径≥2cm及Ⅲ~Ⅳ期肿瘤分期的患者中有明显的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Ki-67与肿瘤MVD和MLVD存在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MVD与MLVD之间亦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检测癌组织中Ki-67、MVD和MLVD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程度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5.
56.
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咳嗽、痰中带血1周,起初干咳,后咳痰并痰中带血,偶咯出少量暗红色血液;无发热、盗汗、乏力,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平素体健,无家族病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右肺下叶闻及细湿啰音。胸部增强CT:右肺下叶基底段见片状磨玻璃影,内见直径约8mm粗大供血动脉自腹腔干发出;支气管树分支及肺发育正常,未见隔离肺(图1A^1C)。肺动脉CTA示右下肺基底段动脉部分缺如(图1D),考虑为右下肺异常体动脉供血并周围肺组织肺泡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57.
《中外医疗》2015,(2):122
稿件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活血开郁散结汤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诊治的86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三苯氧胺进行口服治疗,10 mg/次,2次/d,以1个月经周期作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活血开郁散结汤内服治疗,中药组方如下:土贝母20 g,牡蛎、柴胡、茯苓、当归、白芍各15 g,海藻、延胡索、黄芩、郁金、香附各10 g。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分析比较临床疗效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2、孕酮、FSH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E2、FSH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开郁散结汤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可改善体内激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上颌窦占位性病变CT诊断价值和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19例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对肿瘤良性恶性的评估及颅内及面部软组织的损伤程度。CT扫描对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非常重要,多数病变可以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都是通过鼻窦CT检查出来的。因此产生上颌窦占位病变的病理因素及发展过程和诊断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