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0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41篇
口腔科学   172篇
临床医学   1021篇
内科学   19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218篇
特种医学   322篇
外科学   733篇
综合类   879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394篇
药学   297篇
  6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初步分析了11例外伤性截瘫合并耳聋患者,指出外伤性截瘫多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耳聋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长时间或反复使用耳毒性药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作者对此提出了预防耳聋的一些具体措施,可供临床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22.
23.
亚低温在治疗急性颅脑创伤中的疗效和争议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对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有了新认识。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亚低温对实验性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大多数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发现30~33℃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死残率。但美国Clifton教授牵头的9个医学中心合作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仅能显著提高GCS 6~8分、年龄<45岁、伤后6h内达到亚低温水平的病人的治疗效果。最近一项欧州5家医院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他们研究证明亚低温对心跳骤停脑缺血缺氧病人有显著治疗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亚低温治疗的争议焦点是亚低温治疗的指征、时间窗和时程。  相似文献   
24.
1952~1987年收治15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单纯脾破裂患者,其中全脾切除135例;脾切除并自体脾组织移植21例,脾破裂缝合修补2例。治愈率为98.1%,死亡率为1.9%。脾移植组及缝合修补组无1例死亡。92例获得免疫功能检验随访观察半年至35年,发现成人切脾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也未见脾切除后严重感染发生。认为成人除脾破裂表浅和局限易于修复或部分切除者外,均应行脾切除术,且无需行自体脾组织移植。小儿在脾切除后应行自体脾移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从脑内铁代谢的角度研究铁在外伤后癫(PT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PTE大鼠模型脑组织内铁蛋白(Ft)和转铁蛋白(Tf)的动态含量。结果:早期Ft在整个脑组织内呈现为即刻反应性升高,15d后其含量在实验对侧脑组织内恢复至正常范围,而在实验侧脑组织内呈现继续升高的趋势;Tf含量只在实验侧脑组织内升高,且呈现随时间继续升高趋势。结论:PTE大鼠模型中的铁代谢过程十分复杂,相关蛋白尤其是Tf含量的增加提示铁可能是外伤后癫灶形成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6.
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SOD和MD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探讨SOD和MDA在颅脑伤病理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备大鼠颅脑伤模型(模型组),并以正常大鼠作对照(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3、5和7d处死动物取脑,测定海马和皮质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SOD活力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皮质SOD活力在造模后3、5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到7d时二者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颅脑伤时脑组织SOD活力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则显著增高,提示SOD和MDA可能参与颅脑伤病理损伤机制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创伤性休克后血浆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兔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 ) 1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方法  72只创伤性休克模型兔分为 6组 ,林格氏液组按失血量 2倍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其他各组按 6ml/kg分别输入右旋糖酐 40、70 6代血浆、7.5 %氯化钠和 2 0 %白蛋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1b、sICAM 1表达值。结果 各实验组休克 1hCD11b及sICAM 1表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于12h达最高值 (林格氏液组 85 .6± 12 .1,60 9.3± 10 1.3 ;高渗盐组 77.5± 10 .3 ,5 18.5± 87.2 ;白蛋白组 78.2± 10 .7,5 2 2 .4± 88.3 ;P <0 .0 1)。高渗盐和白蛋白组 2 4、48hCD11b和sICAM 1分别为5 9 .2± 6.9,5 4.6± 5 .9;3 60 .1± 68.4,2 74.4± 40 .1;5 8.9± 6.4,5 5 .0± 5 .8;3 5 2 .6± 65 .3 ,2 70 .2±3 8.2 ,较林格氏液组 (72 .3± 10 .1,65 .8± 8.3 ;5 0 2 .6± 84.5 ,3 42 .4± 63 .1)降低 (P <0 .0 5 ) ;高渗盐和白蛋白组 (8.3 % )复苏 48h动物死亡率较林格氏液组 (4 1.7% )低 (P <0 .0 5 )。结论 创伤性休克时PMNCD11b和sICAM 1表达增加 ;采用 7.5 %氯化钠或 2 0 %白蛋白复苏时表达值及死亡率较乳酸林格氏液低。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膈疝的发病机理 ,临床特征和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 6例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多发伤 ,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均行手术探查 ,膈肌修补。 2例术中死亡。 14例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其中 3例术后死于多器官衰竭。本组 2 1例存活。结论 外伤性膈疝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双侧同时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49例sTBI患者,分为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并于3个月后进行COS评定。结果治疗组27例,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对照组22例,恢复良好3例,中度残疾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0例,(P〈0.05)。结论采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sTBI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