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76篇
  免费   6541篇
  国内免费   1770篇
耳鼻咽喉   601篇
儿科学   642篇
妇产科学   237篇
基础医学   2449篇
口腔科学   1510篇
临床医学   19154篇
内科学   5613篇
皮肤病学   510篇
神经病学   1087篇
特种医学   295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5032篇
综合类   32017篇
预防医学   9947篇
眼科学   573篇
药学   10112篇
  125篇
中国医学   4210篇
肿瘤学   2578篇
  2024年   491篇
  2023年   1579篇
  2022年   1544篇
  2021年   1818篇
  2020年   2114篇
  2019年   1477篇
  2018年   1031篇
  2017年   1621篇
  2016年   2048篇
  2015年   2437篇
  2014年   4855篇
  2013年   5143篇
  2012年   6938篇
  2011年   7479篇
  2010年   7120篇
  2009年   7231篇
  2008年   8684篇
  2007年   7967篇
  2006年   7216篇
  2005年   7880篇
  2004年   6096篇
  2003年   6226篇
  2002年   5529篇
  2001年   4092篇
  2000年   2333篇
  1999年   2102篇
  1998年   1909篇
  1997年   1900篇
  1996年   1728篇
  1995年   1477篇
  1994年   1211篇
  1993年   861篇
  1992年   749篇
  1991年   671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675篇
  1988年   256篇
  1987年   251篇
  1986年   197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127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BMF)小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辐照组(TBI)、模型组、TMP低剂量组(5 g·L~(-1))、TMP中剂量组(10 g·L~(-1))、TMP高剂量组(20 g·L~(-1))。C57小鼠经5.0 Gy X射线全身辐照和淋巴细胞输注,建立BMF模型。观察14 d后小鼠外周血三系细胞、骨髓有核细胞、骨髓病理学、肾脏病理学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结果模型组骨髓病理显示有核细胞减少,外周血三系明显降低,说明成功建立免疫介导BMF模型;模型组肾脏病理显示肾小管水肿,氧化应激指标MDA升高,抗氧化应激指标GSH、SOD、GSH-Px下降,提示BMF小鼠肾脏存在氧化应激损伤。经TMP治疗后,肾脏病理未见明显异常,肾脏中MDA下降及GSH、SOD上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F-1α表达下降,并出现VEGF表达。结论 TMP可减轻免疫介导的BMF小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与调节HIF-1α/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分析临床提示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儿的胸部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24例,女9例;年龄10~50 d,中位年龄27 d,其中早产儿19例,33例均行胸部CT平扫。结果:33例中32例伴肺炎,17例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为先天性心脏病,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血管瘤致气管狭窄。结论:胸部影像特别是CT检查能给临床确定新生儿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儿的失败原因确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与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27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两组病例各期增强CT值,利用公式灌注值P=CT静脉期-CT平扫期、廓清值C=CT静脉期-CT延迟期、绝对廓清灌注指数APC=(C/P)×100%及相对廓清灌注指数RAPC=(C/CT静脉期)×100%得到相关参数,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鉴别两者的最佳价值。结果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直径较结节样增生更大;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病灶各期CT值均明显高于结节样增生,且两者灌注值P、廓清值C、APC及RAPC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灶位置、对侧肾上腺萎缩及动脉期CT值对鉴别两者无显著意义。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X线、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其使用X线、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比较、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8%,螺旋CT和三维重建检查准确率为96%。结论:在诊断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的漏诊率较高,而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为骨折手术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咳嗽虽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对咳嗽患者迅速作出诊断和合理治疗却并非易事。因为引起咳嗽的病因繁多,涉及面广,既有咳嗽系统疾病所致,又有全身性疾病在肺部表现所为。因此对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症状,作出详细体检之后进行适当的辅助检查(简称辅检)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深思熟虑,以正确有序的临床思维作导向,才能得心应手,合理有效。本文按辅检的目的、辅检项目的选择、辅检的准备、辅检结果的评析和辅检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分析等几方面来阐述对咳嗽患者进行辅检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1)对240例PD患者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2)30例PD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CT扫描,观测脑内核团毁损灶33个(其中3例患者为双侧手术):右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毁损灶14个、左Gpi核毁损灶6个,右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灶2个、左Vim核毁损灶11个,对毁损灶最大层面积、术侧CT值(任意值)、健侧对应点CT值(标准值)测量,并算出毁损灶与健侧CT值的差值。结果(1)PD的CT表现主要为中央型弥漫性脑萎缩,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轻度脑萎缩46.67%(112/240),中度脑萎缩40%(96/240),重度脑萎缩3.33%(8/240),正常10%(24/240)。(2)33个毁损靶灶之圆形占27·27%(9/33);类圆形占60·61%(20/33);片状不规则形占12·12%(4/33)。毁损灶的面积Gpi核平均(28·01±2.15)mm2,Vim核平均为(14.03±1.24)mm2,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毁损灶Gpi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1.80±0.87)HU,Vim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0.80±1.28)HU,两者亦有差异性(P<0·05)。结论PD患者术前CT扫描对掌握手术适应证较重要,重度脑萎缩患者提示不宜做外科手术治疗。术后CT扫描观察毁损灶之形态、面积、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有利于对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评估提供一定证据。  相似文献   
49.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0.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非血管性介入的手术在小型C臂X线机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避免X线给病人和操作者带来直接损害,现将34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小型C臂X线机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