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3篇
  免费   1356篇
  国内免费   704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275篇
妇产科学   212篇
基础医学   3909篇
口腔科学   692篇
临床医学   1963篇
内科学   2486篇
皮肤病学   203篇
神经病学   1114篇
特种医学   710篇
外科学   3298篇
综合类   256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010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2628篇
  7篇
中国医学   802篇
肿瘤学   791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1338篇
  2015年   934篇
  2014年   1299篇
  2013年   1360篇
  2012年   1105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1241篇
  2007年   1184篇
  2006年   1098篇
  2005年   1011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752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74篇
  1978年   59篇
  1977年   62篇
  1976年   52篇
  1975年   34篇
  1973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71.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壁摩擦力测量的装置并对组织工程血管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测量,以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和相关结论。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原理,对血管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组织工程血管内皮细胞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从而设计完成整套装置并对弹性元件进行测量,并进行组织工程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构成的管状支架进行摩擦力的测量。结果设计完成了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弹性元件的牵拉力与位移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是可行的,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与流速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nm23和P53及S100A4)在晚期胃癌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m23、P53和S100A4在74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脏、胰腺、卵巢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P53和S100A4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nm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癌组织相比,淋巴结中nm2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远处转移组织S100A4表达明显升高(P〈0.01)。3者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癌组织中nm23^+/P53^+、P53^+/S100A4^+和nm23^+/S100A4^+的基因表型比例分别为48例(64.9%)、50例(67.6%)和39例(52.7%),其中P53^+/S100A4^+、nm23^+/S100A4^+和nm23^+/P53^+/S100A4^+均与胃癌的高转移潜能相关。结论nm23和S100A4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nm23、P53和S100A4的表达可用于评定胃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75.
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多种缝隙连接蛋白在大白兔基底动脉的表达。结果:(1)RT—PCR发现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中至少存在Xx45、Cx43、Cx40和Cx37四种缝隙连接蛋白mRNA表达;(2)免疫组化证实Cx45和Cx43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间末见Cx45和Cx43的染色。结论: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与体内其它弹力血管相比,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模式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6.
逆行隐神经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报告逆行隐神经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应用这种技术修复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的皮瓣面积为4cm×6 cm至7cm×10 cm。结果 所有的皮瓣完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例术后4d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 大隐静脉、隐神经和伴行的动脉网是该皮瓣的轴,该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较薄,适宜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样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样分化的诱导条件,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肝细胞培养液中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定向诱导。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性质。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HGF和EGF诱导7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分化后细胞表达肝细胞标志物CK18和白蛋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有可能作为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8.
Supragaleal placement of tissue expander for management of alopecia of scalp excludes tough galeal layer so that easier and faster expansion of scalp may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电子在人体组织等效材料中形成的“簇点”能量分布情况,以及簇点的产生对生物效应发生的意义。方法针对电子与人体组织等效介质作用的物理机理,利用蒙特卡罗(MC)方法,按一个个相互作用事件(电离、激发、弹性散射、Auger电子发射)方式真实模拟电子在介质中的径迹,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相关结论。结果电子在穿过介质过程中,主要以簇点(大于30%)形式沉积能量,并且80%以上的簇点中的能量沉积在50eV以上;簇点的密集程度与电子能量、簇点直径密切相关,簇点中能量沉积也取决于辐射类型和能量。结论簇点中的能量沉积是诱发组织细胞核内DNA分子各种损伤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按分组分别给予门静脉输注供者骨髓细胞(DBMC)(B组)、骨化三醇灌胃(C组)、输注DBMC及骨化三醇灌胃(D组)以及环孢素A(CsA)灌胃(E组)。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钙、磷浓度,进行受者与供者及无关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结果 D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其它各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7d,C组、D组、E组受者脾细胞均能显著抑制供者及第三方无关供者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引起的MLR;D组手术前后血磷、血钙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D组最轻;D组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组(A组)、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骨化三醇灌胃联合DBMC输注可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