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0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 岁.1 年前出现右下后牙疼痛,伴有明显的右面部肿胀,无张口受限.外院诊断为“右下颌智齿冠周炎”.经局部冲洗上药及全身抗炎处理后,症状消失.9 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后牙疼痛,呈持续性,有咬合痛,无冷热刺激痛,右面部肿胀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的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粘接成形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在口腔颌面外科、骨科和整形外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粘接成形剂复合将改善其操作性能,维持植入体形态并控制微粒人工骨散动,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有关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粘接成形剂的研究情况,总结了这些粘接成形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修复作用、复合方式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6.
骨形成蛋白一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多孔羟基磷灰石(HA)结合制成 bBMP-HA 复合人工骨,植入狗股骨缺损区,植入后2,4,8,16,24周,采用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及~(43) Ca 同位素示踪综合考查其骨修复过程,并以单纯 HA 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各实验程期 bBMP-HA 材料内新骨形成量均明显多于单纯 HA 对照组,bBMP-HA 植入后早期诱导骨形成较活跃,实验证明 bBMP-HA 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对人胚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每组6孔,每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1ng/ml、1ng/ml、10ng/ml、100ng/ml的PDGF,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7天分别检测人胚成骨样细胞3H-TdR和3H-Proline的掺入量,以及碱性磷酸酶合成量。结果:PDGF对人胚成骨样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1~10ng/mlPDGF刺激成骨样细胞合成DNA的作用最强,PDGF对人胚成骨样细胞胶原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合成没有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结论:PDGF在骨形成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或需与其它因子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鼠切牙根端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鼠切牙根端上皮细胞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征。方法:体视显微解剖获取大鼠下颌切牙根端组织,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分离牙源性上皮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征。结果:牙源性上皮细胞自切牙唇侧颈环处迁出,呈圆形或方形的典型上皮细胞形态,Brdu标记显示其较强的体外增殖活力,上皮干细胞标记分子P63强阳性表达;随着传代,细胞趋向终末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鼠切牙唇侧颈环处可能存在牙源性上皮干细胞或前体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牙源性上皮分化和牙组织工程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质干细胞转染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转基因修饰骨髓问质干细胞(BM-MSC)后,对BM-MSC生物学特性及DSPP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小鼠DSP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SPP,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BM-MSC;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Pax-9和DMP-1基因表达情况;检测转染细胞矿化诱导后Von Kossa钙盐染色计算单位面积钙结节形成率。结果成功构建DSPP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SPP,酶切后得到3.0kb和5.4kb的片段,与回收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经转染BM-MSC后24h可见DSPP基因表达,48h后可见有Pax-9基因表达,无DMP-1基因表达;转基因后的BM-MS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SPP阳性;转染细胞矿化诱导后钙结节形成率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BM-MSC转基因表达DSPP能够增强其矿化能力,并诱导牙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DSPP可能在牙齿发育早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牙胚早期发生中,涉及上皮—间充质间复杂而有序的交互性信号调控,此间蕴含着发育位置性信息和形态性信息。牙板上皮性信号分子诱导特定分化模式的外胚间充质细胞聚集,并建立基因时空表达码,保证一定形态的牙胚严格地发生于上下颌弓的特定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