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3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76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91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73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89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825篇
特种医学   1163篇
外科学   7082篇
综合类   1664篇
预防医学   29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50篇
  4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1364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1191篇
  2010年   953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46篇
  1973年   23篇
  1971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μl,术后吗啡治疗组(Ⅲ组)、术前吗啡治疗组(Ⅳ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前30min鞘内注射吗啡5μg(10 μl)。所有大鼠均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Ⅱ组术侧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高于非术侧及Ⅰ组(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降低(P<0.05或0.01),而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PKCγ-IR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脊麻药中复合微量芬太尼对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及单胎而需行剖宫产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2组病人的年龄、性剐、体重、局麻药用量、麻醉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A组:等比重0.5%罗哌卡因9-11mg+芬太尼10μg。B组:等比重0.5%罗哌卡因9-11mg。观察术中牵拉反应和生命体征并记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间麻醉前、后相对应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JP〉0.05),2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2组术中的牵拉反应,A组明显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脊麻药中加入微量芬太尼对牵拉反应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3.
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诊断、术式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32例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分别摄术前及术后随访之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X线片及颈椎MR检查。32例均经前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以颈椎不稳节段与颈椎主要退变节段重合,并行减压内固定患者为A组,共7例;对25例颈椎不稳与颈椎病节段不重合,以其中仅处理颈椎病节段9例为B组;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颈椎不稳节段16例为C组。以“40分”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情况予以评价,对数据分别行组间均值t检验及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 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改善率61.2%。A、B、C组间均值t检验: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各组内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随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中,不稳节段与主要退变节段关系密切但往往并不重合。通过颈前路手术,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相邻颈椎不稳节段,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2、8h、1、3、5、7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Cyclin D3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3在正常以及损伤后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mblot显示,Cyclin D3蛋白水平在tSCI后头、尾段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尾段明显:Cyclin D3的表达于损伤后8h开始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第5天,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yclin D3在正常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yclin D3在脊髓白质和灰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yclin D3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ronal nucleus(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CNPas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t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Cyc—lin D3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yclin D3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移植在大鼠损伤脊髓后是否有独特的迁移和轴突生长导向特性。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OEC注入到C4脊髓损伤大鼠距离损伤部位头端1mm及尾端1mm背柱白质处,注射后1、3、12、24h及3、7、28d灌注固定取材,冰冻切片和免疫组化分析。用骨髓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移植到同样的损伤部位做为对照进行同样的分析。另将OEC注射到距离损伤部位头尾侧1mm处脊髓灰质内、小剂量注射在白质内、在损伤前3d或损伤后9d注射、注射到未损伤脊髓白质中,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OEC在细胞注射后1h内即形成由注射压力造成的从注射部位向损伤处的被动性延伸带,并且不断地从注射部位向损伤处延伸扩散,在形态学方面好象起到"桥接"损伤处的作用。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注射后也迅速形成细胞"桥接"带,并扩散至损伤空腔。将OEC注射到脊髓灰质内或小剂量注射或注射到未损伤的脊髓白质内、在脊髓损伤3d前或9d后注射细胞均没有见到细胞带延伸进入损伤部位。OEC在注射部位、细胞带以及损伤部位有增殖现象。28d后,共焦免疫酶标法证实细胞带取代了脊髓原有星形胶质细胞,但是下行或上行长束轴突没有优先延伸至该细胞带,也没能起到维持皮层脊髓轴突的桥接作用。结论:OEC在植入大鼠损伤脊髓后没有独特的迁移特性,与骨髓基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相比没有明显促进轴突生长的作用,也没有支持皮层脊髓轴突在脊髓损伤处形成桥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计算机导航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4年2~12月,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共行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51枚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58枚交锁髓内钉远端交锁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手术,术中明显减少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微创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68.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infec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s rare with less than 50 cases report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e retrospective melioidosis study at University Malaya Medical Centre has documented three cases of CNS melioidosis out of more than 160 cases of melioidosis since 1978. There were two patients with brain abscess and one with spinal epidural abscess.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one patient was an aboriginal farmer and the other two were diabetic. Their age ranged from 17 to 45 years. Prominent neurological features were limb weakness, cranial nerve palsy (6th and 7th) and visual disturbance. CT brain scan and MRI spine showed abscess formation, subdural collection, and spinal epidural collection,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 and occipital bone and also sagital sinus thrombosis. All these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drainage leading to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as well as appropriate long-term antibiotic therapy. All had good recovery at 6 months after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69.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70.
歼击机飞行员改装体检脊柱病症的医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近几年来我院改装体检歼击机飞行员脊柱病症健康鉴定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收集分析了261例歼击机飞行员体检和X线、CT的影像诊断资料,并对因脊柱病症体检不合格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歼击机飞行员体检中,脊柱影像诊断中以腰椎间盘突出(49例)最多,但多数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有20例因脊柱病症不合格,其中腰椎双侧峡部裂伴Ⅰ°滑脱9例,占不合格总数的45%,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外科体检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脊柱的检查,影像诊断应结合症状和脊柱功能作出鉴定,必要时应作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