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视神经管减压的适应证,以及术中视神经管定位和减压的方法。方法 收集我科骨纤维异常增殖病例共30例,术前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有症状者进行手术,包括眶部成型术和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采用额颞硬膜外入路,如有凸眼则行经眶上缘入路。术中有6例进行了CT和MRI融合导航,协助寻找视神经的眶口或者颅口。术中使用三球法行视神经管减压,确认视神经位置。结果 视神经管减压30例,其中1例失明。患者视力和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后凸眼消失或者改善。眶顶采用正常内板重建13例,钛板重建5例,未重建9例,2例用增生的碎骨铺于眶顶,但其中复发1例,表现为5年后再次出现眼球突出,而视力无下降。结论 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视力下降应选择视神经管减压,合并面部畸形的同时做颅面部成型手术和眶减压术;硬膜外入路从眶口或者颅口定位视神经,结合三球法,可以做到安全且彻底的视神经管减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时机和策略.方法:1987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74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34例患者症状限于一侧,均施行了一侧颈动脉内膜切除(CEA),其中8例对侧因狭窄>70%或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而行CEA或支架成形(CAS).38例双侧均有症状,15例双侧先后施行CEA;3例一侧行CEA,对侧行CAS;20例仅行单侧CEA.另外2例双侧无症状,均因狭窄>70%而行单侧CEA,其中1例还行对侧CAS.结果:本组74例患者共行93侧CEA,68例术后顺利,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出现心肌缺血,1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67例患者平均随访4.9年,63例无与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无论对侧颈动脉正常、狭窄甚至闭塞,均应施行CEA.双侧狭窄患者的治疗时机和策略因人而异.CEA术中主要依据电生理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采用转流.  相似文献   
3.
Rathke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Rathke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到2002年,在我院经蝶手术的33例Rathke裂囊肿,术前头痛占78.8%,垂体功能紊乱占62.4%,视力减退27.3%。X线平片蝶鞍扩大者占15.2%,CT呈高密度者占61.5%,MRIT1像显示63.6%的囊肿呈高信号,15.2%等信号,12.1%低信号,9.1%混合信号,囊肿均不被强化。33例均经蝶入路手术切除病变。结果:术后100%患者的视力改善,84.6%头痛消失或减轻,72.7%月经恢复,66.7%乏力感消失,50%体重明显减轻。结论:Rathke裂囊肿垂体功能紊乱发生率比人们估计为高;如发现鞍内一囊性结构,CT显示为高密度,MRIT1像表现为高或低信号,强化后无增强,应考虑为Rathke裂囊肿;绝大多数Rathke裂囊肿可经鼻蝶入路清除病灶,并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及垂体功能;积极手术治疗,即使是病人有轻微的症状和体征,以免发生不可逆转的垂体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额-眶-蝶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经颅视神经减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因额 眶 蝶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力进行性下降经颅做视神经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对收治的 2 5例次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 1周 ,2 1例次患侧眼视力改善和稳定 ,4例次视力减退。视力减退的 4例次中有 3例次患侧眼术前视力接近失明。18例次获得有效随访 ,随访时间 2~2 2年 ,平均 6年 ,视力再减退的仅 3例次。研究结果表明 ,经颅做视神经减压术挽救视力是额 眶 蝶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力进行性下降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但术前视力接近失明的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发病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999-01-01/2003-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定点就医的一组老年人群(年均18492人)中2lO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时的身体状况,发病率及受伤特点,病程及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该组老年人在建档案时已被分为两个亚组:超高龄组(平均年龄79.75岁。1978人)和老年组(平均年龄69.42岁,16514人)。以同期其他人群的脑损伤187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两组回顾资料的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9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病时的身体状况:超高龄组和老年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79.75&;#177;8.13),(69.42&;#177;10.85)。(45.21&;#177;15、32)岁];患者自身患有单器官(主要为心、肺、脑、肾)或多器官疾病的超高龄组高达85.43%,高于老年组和对照组(45.79%,2.67%)。②发病率及受伤特点:超高龄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0.77%,0.08%)。超高龄组中摔伤占90.29%,而交通伤和其他伤很少。老年组和对照组中,均为交通伤占主要伤因。③治疗及病程:在对照组和老年组中均有超过80%患者手术治疗,而超高龄组仅有53.4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超高龄组和老年组中,伤后或术后出现心、肺、脑、肾等功能受损或者原有慢性病加重以及感染、再出血、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24.27%,12.15%,8.02%)。超高龄组和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远超对照组[(58.13&;#177;36.54),(39.61&;#177;21.12),(18.21&;#177;10.25)d]。④预后:各组的死亡率和重残比率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①老年人群脑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是摔伤、受伤时自身多患有单器官心、肺、脑、肾或多器官疾病,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是超高龄患者的脑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慎重。②老年人脑损伤占用医疗资源多,但积极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疗效。③回顾性资料记载超高龄组是能够检索到的国内外老年人脑损伤平均年龄最高的一组,对超高龄脑损伤的相关分析是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发病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999-01-01/2003-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定点就医的一组老年人群(年均18 492人)中210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时的身体状况,发病率及受伤特点,病程及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该组老年人在建档案时已被分为两个亚组:超高龄组(平均年龄79.75岁,1 978人)和老年组(平均年龄69.42岁,16 514人).以同期其他人群的脑损伤187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两组回顾资料的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9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病时的身体状况:超高龄组和老年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79.75±8.13),(69.42±10.85),(45.21±15.32)岁];患者自身患有单器官(主要为心、肺、脑、肾)或多器官疾病的超高龄组高达85.43%,高于老年组和对照组(45.79%,2.67%).②发病率及受伤特点:超高龄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0.77%,0.08%).超高龄组中摔伤占90.29%,而交通伤和其他伤很少.老年组和对照组中,均为交通伤占主要伤因.③治疗及病程:在对照组和老年组中均有超过80%患者手术治疗,而超高龄组仅有53.4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超高龄组和老年组中,伤后或术后出现心、肺、脑、肾等功能受损或者原有慢性病加重以及感染、再出血、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24.27%,12.15%,8.02%).超高龄组和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远超对照组[(58.13±36.54),(39.61±21.12),(18.21±10.25)d].④预后:各组的死亡率和重残比率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①老年人群脑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是摔伤、受伤时自身多患有单器官心、肺、脑、肾或多器官疾病,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是超高龄患者的脑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慎重.②老年人脑损伤占用医疗资源多,但积极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疗效.③回顾性资料记载超高龄组是能够检索到的国内外老年人脑损伤平均年龄最高的一组,对超高龄脑损伤的相关分析是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将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症进行分型,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将148例病人分为四型:Ⅰ型(中央管扩张型空洞)62例,Ⅱ型(中央管腊肠型空洞)26例;Ⅲ型(颅后窝狭小型空洞)42例,Ⅳ型(齿状突内陷型空洞)18例。采用枕大池成形术68例,枕大池成形术 空洞穿刺术12例,颅后窝有限扩大修补术50例,齿状突磨除术18例。结果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87.8%,无变化10.8%,加重1.3%,无死亡病人。结论将ChiariⅠ畸形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术式而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术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9.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和病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减压后2h、4和6h三个时点,对1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脉DWI检查,每相应时点处死6只猫形成一组,制取脑标本作Evan‘s 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减压后2h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其范围在减压后4和6h明显扩大,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1只猫减压后6h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2h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 Blue染色,减压后4和6h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2h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减压后6h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6h则可能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对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101例成人幕上胶质瘤病人,在术中MRI联合显微镜下功能神经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手术.适时行术中MRI扫描,根据病变切除程度及其新重建的传导束,结束手术或者更新导航计划后继续切除,如此反复直到术者满意.测量手术过程中的肿瘤切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次术中MRI扫描时,全切除45例;继续切除后,全切除达到74例.第1次术中扫描后切除程度为95.00% (77.81%~99.65%),与继续切除后切除程度98.15%(93.12%~1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肿瘤的中位体积39.68(16.05~58.00)cm3,手术结束时的中位体积为0.10(0~2.68)cm3,手术前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人语言功能正常,仅1例病人肢体肌力小于Ⅳ级.结论 术中MRI有助于发现意外残留的肿瘤,通过进一步切除提高病变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