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6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3篇
中国医学   5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FC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通便药采用酚酞片口服,100 mg/次,2次/d;促动力药采取多潘立酮片,1片/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右归丸加减,1剂/d,分2次内服,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CFC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比较,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FC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右归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CFC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SOD水平和降低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为基础,探究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的药理作用,探讨其补肾填精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肾阳虚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甲基睾酮(0.5 g·kg-1)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0.5,1.0,2.5 g·kg-1),每组10只。造模后连续ig给药30 d,分别于给药第15,30天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第30天,眼球取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和靶腺(睾丸)钙调蛋白(Ca M)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减少(P0.05),明显升高血清中E2的激素水平及降低T的激素水平(P0.05),明显升高下丘脑、垂体、睾丸中Ca M mRNA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甲基睾酮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肾阳虚模型大鼠的负重游泳时长(P0.05),给药20 d后其体能趋于正常;给药20 d后甲基睾酮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E2的激素水平及升高T的激素水平(P0.05),明显降低下丘脑、垂体、睾丸中Ca M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右归丸可通过调节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钙调蛋白基因表达,改善阳虚大鼠激素水平,逆转肾阳虚状态,具有补肾填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口服孕妇清火丸和肤舒止痒膏外洗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ICP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思美泰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孕妇清火丸和肤舒止痒膏外洗联合应用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孕周、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及妊娠结局等,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出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孕周为(37.1±0.12)周,与对照组患者(34.3±0.1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汁酸(TBA)水平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及TBA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头痛、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而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孕妇清火丸和肤舒止痒膏外洗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5.
通腑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其类方亦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系统规范化研究。通腑活血法奠基于汉代张仲景,发展于金元时期张从正,完善于明清时期吴有性及吴鞠通,发扬于近现代诸多医家。收集整理历代通腑活血方剂46首,根据通腑、活血逐瘀、攻补之力、轻重缓急不同,可分为逐瘀泄热桃核承气汤类21首,泻热破瘀大黄牡丹汤类11首,破血逐瘀抵当汤(丸)、下瘀血汤类7首。祛瘀扶正大黄虫丸类7首;统计通腑活血方药物使用频次,提示大黄与桃仁分别为泻下通腑药与活血化瘀药中的高频药物,是通腑活血方常用药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18例服用青娥丸治疗,对照组(B组)19例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C组)18例服用青娥丸+仙灵骨葆胶囊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均为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骨密度变化。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前后组间显效率、骨密度值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娥丸可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07.
从方源、方解、应用几方面对四神丸进行探索,指出四神丸方名可能源自《华佗神医秘传》《陈氏小儿痘疹方论》及《普济本事方》等,然其确切出处尚无法考定;四神丸组方机理的解释除补火暖土外,尚有抑木扶土一说;四神丸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临床广泛用治腹泻、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及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麦芪降糖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浓度、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血清胰岛素浓度及其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联合高脂饲料饲养,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降糖宁胶囊组(0.84 g·kg-1),盐酸二甲双胍组(0.23 g·kg-1),麦芪降糖丸高(6.0 g·kg-1)、中(3.0 g·kg-1)、低(1.5 g·kg-1)剂量组,同时选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均以灌胃方式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每日1次,连续4周,4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给药期间,除空白对照组大鼠每日饲以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每日饲以高脂饲料。结果麦芪降糖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均增加,大鼠空腹血糖浓度显著降低,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升高,大鼠胰岛素水平及其抵抗指数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药降糖宁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芪降糖丸能增加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血糖异生、降低胰岛素浓度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效果与中药降糖宁胶囊相当,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雾化吸人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万托林、普米克令舒、沐舒坦联合雾化吸人,同时静滴抗病毒药物、抗支原体药物及氢化考的松治疗;对照组给予静滴抗病毒药物、抗支原体药物及氢化考的松、氨茶碱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1h后哮鸣音消失或减少的例数和呼吸困难、哮鸣音、痰鸣音消失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万托林、普米克令舒、沐舒坦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0.
槐角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层析和纸层析对槐角丸进行了定性研究,并测定了槐角丸中总黄酮和挥发油的含量。笔者建议本法可用于槐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