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5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388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05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科学   1937篇
综合类   489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144篇
  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7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是否使用横杆以及内固定取出时间对椎弓根螺钉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9.9个月,大多(19/22)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发生率:爆裂型骨折患者(13/76)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6/132)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65)(P〈0.01);椎间植骨组(1/25)和后外侧植骨组(7/110)显著低于未植骨组(7/70)(P〈O.05);未使用横杆组(8/49)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4/224)(P〈O.05);术后12个月以上取出内固定组(9/97)高于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组(6/169)(P〈O.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杆、内置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绕肝提拉法手术建立肝后隧道的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21例成人尸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和20例背驮式肝移植合并肝硬化的肝后下腔静脉资料,按不同的绕肝提拉法可能的路径和不同宽度肝后隧道(10 mm,6 mm)统计可能遇到的肝静脉。结果绕肝提拉法的标准路径平均可遇到肝短静脉的中位数是1(0~3),标准路径右上方的路径(肝后下腔静脉右缘、距肝下缘1 cm)和标准路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 mm肝后隧道在6个路径上多于6 mm隧道(P<0.05),背驮式肝移植病肝组与尸体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中绕肝提拉法手术是可行的,6 mm肝后隧道的风险小于10 mm隧道。  相似文献   
994.
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已广泛应用,其三维固定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由于颈椎部位解剖的复杂性,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特别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目前较少。我院骨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共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20枚螺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原发性寰枢椎半脱位3例,枢椎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新鲜齿状突骨折1例,前路手术失败、改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枢椎椎体骨折1例。临床表现:均有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颈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7例伴有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95.
肖京  邓磊  顾敏琪 《中国骨伤》2007,20(7):442-444
目的:通过解剖学标本研究和临床应用评价椎弓根轴线导向器引导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①解剖标本研究:全长脊柱标本6具(研究范围T1-S1),术前行螺旋CT扫描,测定椎弓根轴线入点间距、椎弓根轴线角度及其延长线在椎体内的长度。根据测量数据,应用椎弓根轴线导向器引导直径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轴线置入。术后拔出克氏针,复查脊柱标本CT,分别测量记录数据:各椎克氏针钉道及延长线与椎体长轴线在水平面的交角(记作KTSA);矢状面上与棘突轴线的交角(记作KPSA);各椎实际入钉点间距(KDSP)。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所采集数据。②临床应用:应用于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1~71岁,平均49.5岁。在导向器引导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2枚。术后通过CT或MRI验证置钉的准确性。结果:①解剖研究:克氏针的钉道与椎弓根轴线所成水平面角和矢状面角相接近(P>0.05);实际入钉点与设计入钉点重合(P>0.05)。②临床应用:术后所有病例共112枚椎弓根螺钉经CT或MR图像复查,按置入位置判断标准,优107枚(95.5%),良3枚(2.7%),差2枚(1.8%)。结论:椎弓根轴线导向器可以准确地引导顺椎弓根轴线钻孔,从而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获随访22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发症状:发病节段以下麻木15例,下肢无力4例,胸背痛3例。所有患者均行X片检查,14例行脊髓造影,16例CT扫描,其中14例为CTM检查,12例MRI检查。病变节段:单节段12例,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段7例,跳跃式节段3例。单节段者病变位置:T1-41例;T5-83例;T9-L18例。手术方式: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13例,侧前方入路行减压术2例,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3例,后路环椎管减压术4例。随访时间最长64个月,最短8个月,平均36个月。结果18位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1.8%。根据JOA评分标准,术后2周改善率为81.3%,最后一次随访时改善率为87.5%。结论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多发生在胸椎下段,多节段受累常见;CT和MRI是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影像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根据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枢椎横突孔与椎弓根螺钉植入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解剖研究对枢椎(C2)横突孔与椎弓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如何避免误入横突孔。方法C2骨性标本23个,分别观察横突孔在C2内的走向及与椎弓根、椎弓根峡部的关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的方向,C2横突孔可以进一步分为椎弓根外侧的椎弓根段、向后外走行的弯曲段及上关节突下方的关节突段。横突孔弯曲段与椎弓根内上缘的距离D为决定螺钉能否植入的关键,分别为右(6.6±1.4)mm、左(7.0±1.8)mm,小于5mm的有3侧,占6.5%。D与椎弓根宽度P、及横突孔弯曲段上关节突的厚度T负相关(P<0.01),据此横突孔与椎弓根的关系分为五种类型:I.P及T均较大,占21.7%;Ⅱ.P及T均居中,占56.5%(26/46);Ⅲ.P居中但T较小,占13.0%(6/46);Ⅳ.P及T均较小,占6.5% (3/46);Ⅴ.P较小但T居中,2.2%(1/46)。结论6.5%的情况下,即Ⅳ型横突孔,由于横突孔弯曲段与椎弓根内上缘的距离D太小,不适合螺钉植入。其他情况下,选择椎弓根内上缘作为进钉方向,均可安全植入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内窥镜下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窥镜下经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椎体内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颗粒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39.2岁;损伤节段为T10~L2,均为单椎体中重度压缩性骨折;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7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并固定、伤椎椎体内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颗粒.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min,平均出血量135ml.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7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 D级者术后6例恢复为E级.1例仍为D级.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8.3d.随访1~4年,平均25个月,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与相邻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的比值分别为47.9%、95.4%和94.1%.伤椎节段后凸Cobb角分别为27.1°、4.9°和5.6°,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分别为18.6%、8.5%和9.2%,上述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均复查CT,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和断裂.结论: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螺钉内同定并异种脱蛋白松质骨行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脱离、松动的可能原因。方法286例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有19例发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发生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断裂、脱离、松动,其中15例螺钉断裂(28枚螺钉),1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2例螺钉松动,1例连接棒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不牢,术后过早活动并且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支具时间过短,医师的操作技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