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2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37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48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34篇
内科学   153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98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科学   960篇
综合类   1819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649篇
  1篇
中国医学   43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缺血预处理结合心麻痹液保护未成熟兔心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结合心麻痹液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左心作功模型,比较缺血5min再灌注5min的缺血预处处理加ST.ThomasⅡ液(IPC组)和仅ST,ThomasⅡ液(对照组)对幼兔(3-4周)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冠脉微循环、能量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IPC组心脏收缩功能、冠脉流量及阻力恢复更佳,冠脉流出液中的一氧化氮含量较高而内皮素较低,能量物质含量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IPC组心脏收缩功能、冠脉流量及阻力恢复更佳,冠脉流出液中后 氧化氮含量较高而内皮素较低,能量物质含量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结论 缺血预处理结合心麻痹液对未成熟兔心肌提供更佳的保护。  相似文献   
92.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reduces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jury within 4 days of hip fracture surger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on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1 year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We performed a phase-2,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bserver-blinded, clinical trial between February 2015 and September 2017. We studied patients aged ≥ 45 years with a hip fracture and a minimum of on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applied just before surgery or no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was performed on the upper arm with a tourniquet in four cycles of 5 min ischaemia and 5 min reperfusion.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in 1 year of surgery. A total of 316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the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 and 309 patients to the control group.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red in 43 patients (13.6%) in the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 compared with 51 patients (16.5%) in the control group (adjusted hazard ratio (95%CI) 0.83 (0.55–1.25); p = 0.37). Fewer patients in the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 had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11 (3.5%) vs. 22 (7.1%); hazard ratio (95%CI) 0.48 (CI 0.23–1.00); p = 0.04).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did no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in 1 year of hip fracture surgery. The effect of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on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non-cardiac surgery needs confirmation in appropriately powered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2011年与2017年南京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为IHD的饮食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和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南京市死因监测和2017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GBD团队提供的Excel插件程序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估算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和寿命损失。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017年,南京市因豆类摄入不足导致IHD的死亡例数占IHD总死亡例数的13.73%,较2011年(12.44%)增长了10.37%。2017年南京市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IHD死亡例数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分别为645例、8116人年,较2011年(449例、6610人年)分别上升43.65%、22.78%;而标化归因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由2011年的11.05/10万、155.72/10万下降至2017年的8.86/10万、118.66/10万,下降率分别为19.82%、23.80%。2017年,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使期望寿命损失0.17岁,男性、女性分别损失0.13、0.21岁;与2011年相比,2017年男性、女性及总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期望寿命损失均上升。结论豆类摄入不足已成为影响南京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饮食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倡导合理膳食,增加居民豆类摄入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4.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29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3大组:正常组(N组,n=7),对照组(C组,n=11)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H组,n=11)。C组、H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5 000 m,6 h/d,连续7 d者为H1组,42 d者为H2组),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VEGFmRNA)、低氧诱导因子-1 α mRNA (HIF-1 α mRNA)、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VEGF mRNA、HIF-1 α mRNA、eNOS mRNA及VEGF蛋白持续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能促进慢性缺血心肌内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5.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星形胶质细胞在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下载IS小鼠脑组织测序数据(GSE227651),通过tSNE聚类降维分析获取不同的星形胶质细胞亚群,并对IS后第1、3和7天缺血损伤脑组织中不同星形胶质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功能进行分析;利用Monocle软件包对不同星形胶质细胞亚群所处的发育阶段进行分析;利用CellChat软件包对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细胞亚群之间的配受体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小鼠脑组织细胞聚类为19个细胞亚群,注释为16种不同的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重新聚类分析,进一步分为6个星形胶质细胞亚群,根据功能分析将星形胶质细胞亚群2和亚群5定义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0和亚群3定义为修复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1和亚群4为静息性星形胶质细胞。根据拟时序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星形胶质细胞亚群2定义为急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0定义为缺血损伤后修复性星形胶质细胞。细胞配受体相互作用分析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B细胞、NK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元的配受体作用关系随时间动态改变。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状态在IS后随时间动态改变,在IS后的早期主要通过急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介导损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而在IS后第3天开始通过缺血损伤后修复性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损伤后脑组织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96.
Intraosseous thrombosis in ischemic necrosis of bone and osteoarthr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nontraumatic ischemic necrosis of bone (INB) is a result of lipid associated intraosseous thrombosis. A histological study of 15 patients with INB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intravascular lipid and thrombosis in the vessels of the femoral head. A similar analysis of 11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arthritis (OA) showed similar changes at lower levels. These changes were not observed in seven control femoral heads. The possibility that both INB and OA result from intraosseous thrombosi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7.
有心绞痛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心绞痛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心梗前有心绞痛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 ,累及血管支数多 ,病变形态复杂 ,侧支循环丰富 (P <0 0 5 )。结论 :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脑缺血耐受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庆华  唐静怡  王玉敏  王成章 《医学争鸣》2001,22(22):2094-2097
目的 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否有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 1994/ 1999既往有同侧 TIA的脑梗塞患者6 8(男 47,女 2 1)例 ,平均年龄 (6 1± 11)岁 ,并按 1∶ 1配对选择无 TIA病史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病例对照观察 ,采用加拿大神经缺损评分量表 (CNS)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 3mo后的神经功能状态积分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其他血管病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及吸烟史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入院时及 3mo后 ,梗塞前有 TIA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积分为 7.2 5 6± 0 .734及 9.0 0 8± 0 .46 0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9及 P=0 .0 0 2 ) .结论 缺血耐受在梗塞前有 TIA的患者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 (IP)。方法 :观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及缓激肽B2 受体拮抗剂B1650 组以及缺血预处理时加B1650 组各组缺血复灌前后心功能变化 ,并且检测复灌末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 ,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MDA生成下降 ,SOD活性增加 ;加B1650 ,这种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缓激肽参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缓激肽B2 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IP)第二保护穿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戎对调亡抑制基因bcl-2、bcl-xfl蛋白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1)IP+IR24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中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24h组(P〈0.05-0.01);92)IP+IR24h组表达bcl-2、bcl-xl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