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0篇
  免费   1744篇
  国内免费   822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588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1557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1314篇
内科学   3256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708篇
特种医学   3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32篇
综合类   241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599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21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27篇
肿瘤学   48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925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587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1073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63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5篇
  197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大鼠小肠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大鼠小肠吸收情况,探讨制备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制备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的大鼠小肠吸收,以齐墩果酸溶液同法考察吸收情况作为对照。结果: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给药后大鼠浆膜侧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可增加齐墩果酸的大鼠小肠吸收,初步表明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这一剂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射干、金银花等八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体外观察射干、金银花等8种中药对新型隐球菌、镰刀、白色念珠菌、曲霉等临床分离的9种致病真菌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应用试管法对射干、金银花、土槿皮、蛇床子、苦参、虎杖、黄连、黄岑等八种中药对9种临床分离的致病性真菌的抗真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射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25 mg/ml,金银花的MIC: 100 mg/ml, 土槿皮的MIC: 25 mg/ml, 蛇床子的MIC: 25 mg/ml,苦参的MIC: 25 mg/ml,虎杖的MIC: 25 mg/ml,黄连的MIC: 200 mg/ml,黄岑的MIC: 12.5 mg/ml,黄连对9种致病真菌无作用外,其余7种中药均对9种致病真菌均有疗效.结论:中草药抗真菌效果较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三乌胶及三乌胶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接种代表性的阳性菌株,采用常规法及稀释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三乌胶丸常规法接种5株阳性试验菌株回收率均高于70%,三乌胶常规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回收率高于70%,三乌胶及三乌胶丸由于剂型不同,所采用的检查方法也不同。结论三乌胶丸细菌数、霉菌数及控制菌均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验,三乌胶细菌数需采用稀释法进行检验,霉菌数及控制菌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94.
香加皮强心成分杠柳毒苷肠菌代谢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杠柳毒苷在大鼠和人体肠菌作用下含量与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粪便温孵法,利用高效液相—紫外法对温孵不同时间的杠柳毒苷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对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杠柳毒苷含量随温孵时间的延长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温孵5h含量降低约75%,与此同时有代谢物生成,并随温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杠柳毒苷在肠菌(大鼠/人体)作用下,代谢迅速,生成了代谢产物杠柳次苷。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山药对糖尿病肠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SP、VIP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肠病患者60人随机分为胰岛素组、胰岛素 山药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的变化。以30名正常人、30名糖尿病肠病发作期患者为对照进行空腹血清SP,VIP浓度的检测。结果膳食摄入山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优于单纯胰岛素控制措施;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SP浓度、VIP浓度,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山药可调节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SP浓度、VIP浓度,使之趋于正常水平,稳定糖尿病肠病患者血糖和改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996.
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白鼠,分成5组,A组(模型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脾虚自然恢复组),D组(四神丸治疗组),E组(丽珠肠乐治疗组)。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脾虚小鼠给予四神丸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脾虚自然恢复组,与丽珠肠乐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四神丸对脾虚小鼠具有肠道菌群调整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不同基因型与抗菌谱的联系,以追踪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相关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自该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获得21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液体稀释法测定携带blaIMP基因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blaIMP基因与不携带blaIMP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未携带blaIMP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PFGE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型,而携带blaIMP基因的10株中9株具有相同的PFGE分型。结论blaIMP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98.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中补骨脂素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及其机制,探讨其在临床上血药浓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方法:采用改良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通过颈静脉插管补充血液、肠系膜静脉插管采集血样,同时收集灌流流出液,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素含量,计算其通透率。结果:补骨脂素在大鼠小肠内通透率较高,吸收较好。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灌流时均以约30%的比例吸收入血,且通透率Plumen,Pblood在所测浓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小肠的转运机制为被动转运,不受P-糖蛋白的影响,临床上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可能与肝脏的首过效应有关,而非小肠吸收代谢所致。  相似文献   
999.
本实验采用记录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葡萄糖-钠转运电位的方法,观察大黄总甙、大黄素、番泻甙对在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黄有效成分对葡萄糖-钠转运电位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这些成分可阻止不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钠的吸收,并伴随水的吸收减少,使肠腔容积增大,进而使肠蠕动增强,亦可产生通里攻下的作用。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大黄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半夏姜制对动物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实验表明,姜矾半夏和姜煮半夏对大鼠胃液中PGE2的含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显著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生半夏对小鼠胃肠运动呈显著促进,而对大鼠胃液中PGE2的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的活性呈显著抑制,对胃粘膜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