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耐量减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健 《山西中医》2002,18(2):48-50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糖耐量减退 (IGT)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选符合诊断标准的糖耐量减退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 ,治疗组 34例加用银杏叶提取物 (舒血宁 )治疗 ,对照组未加用银杏叶提取物。结果 :治疗组治愈 9例 ,有效 16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为 73.5 % (95 %的可信区间为 5 8.7%~88.3% ) ;对照组治愈 2例 ,有效 5例 ,无效 2 3例 ,总有效率为 2 3.3% (95 %的可信区间为 8.2 %~ 38.4% ) ,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16 .15 46 ,P<0 .0 1)。治疗组治疗后餐后 2 h血糖、空腹及餐后 2 h胰岛素及 TG、L DL、U AER均显著下降 (P<0 .0 5~ 0 .0 1) ,HDL、SIS明显升高 (P<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改变 (P>0 .0 5 ) ,两组治疗后上述参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 0 .0 1)。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效患者的发生危险性明显降低 (OR=0 .11,95 % CI=0 .0 4~ 0 .34 ) ;治疗组每治疗 2人 ,可较对照组减少 1例无效患者 (NNT=2 ,95 % CI=1.3~ 3.9)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对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银杏酮酯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16月龄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银杏酮酯高、低剂量组,1月龄ICR小鼠作为正常组。其中银杏酮酯高、低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银杏酮酯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Iba-1)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orris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延长(P0.05),跳台实验中潜伏期缩短和错误次数增加(P0.05),海马Iba-1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TNF-α表达有上调趋势,IL-1β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酮酯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有降低趋势,跳台实验的潜伏期延长和错误次数降低(P0.05),海马Iba-1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银杏酮酯低剂量组TNF-α表达有下降趋势,IL-1β表达下降显著(P0.01)。结论银杏酮酯能增强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延缓衰老发生。  相似文献   
33.
银杏酮酯分散片是一种新型的银杏叶提取物标准化制剂,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合理、安全地使用银杏酮酯分散片,是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临床预后的关键。该共识由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的中西医临床专家共同制定,遵循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在充分调研临床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临床问题,依据PICO化的临床问题检索文献,采用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推荐标准--GRADE系统开展证据评价、分级和推荐,并采用名义组法形成专家共识。如果证据充分则形成"推荐意见",采用GRADE网格计票规则;如果证据不充分,则形成"共识建议",采用多数计票规则。该共识推荐了银杏酮酯分散片临床应用中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等,旨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规范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该共识仍需在未来根据实际应用中针对新出现的临床问题及循证证据的更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GBE治疗组(C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1.5 h再灌注24 h的模型;C组于缺血前30 min及缺血再灌注后1 h腹腔内注射银杏叶提取物;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的表达,采用四肽酶底物法检测Caspase-3活性水平。结果 GBE治疗组大鼠Bcl-2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Bax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未检测到Caspase-3活性升高,缺血再灌注组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GB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E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而减少Caspase-3活性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 50,GBE50)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模型,以过氧化氢0.2mmol·L^-1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乳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银杏酮酯0.2mg·mL^-1组。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使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Bcl-2/Bax的比率降低(P〈0.01);与过氧化氢组相比,过氧化氢+银杏酮酯组中,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显著(P〈0.01),银杏酮酯使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Bax的比率升高(P〈0.01)。结论银杏酮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探讨GBE50抗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国内外实验室普遍应用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氟西汀)组,中药(GBE50)高、中、低剂量组。经21天应激结合同时给药,对各实验组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并检测各组血清皮质酮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挣扎时间明显缩短(P〈0.01),不动时间则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大鼠挣扎时间(P〈0.01),西药组和中药高、中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大鼠不动时间(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及中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皮质酮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GBE50可显著缓解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提示GBE50具有一定治疗抑郁症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柰素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银杏酮酯颗粒及其HP-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灌胃后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血浆标本水解后,经乙酸乙酯提取,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1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灌胃银杏铜酯颗粒及其包合物后,检测血浆药物浓度。药时曲线采用DAS药代计算程序处理。结果槲皮素在2.6~264.0μg.mL-1,山柰素在1.2~120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果表明GBE50经包合后,槲皮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219 4±0.034 5)mg.L-1、(4±1)h、(0.872±0.243)h.mg.L-1、(0.843±0.431)h.mg.L-1;参比制剂中槲皮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164 6±0.004 1)mg.L-1、(8±3)h、(0.434±0.132)h.mg.L-1、(0.577±0.143)h.mg.L-1。GBE50经包合后山柰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016 3±0.003)mg.L-1、(1±0.2)h、(0.077±0.023)h.mg.L-1、(0.09±0.04)h.mg.L-1;参比制剂中山柰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015 5±0.002)mg.L-1、(8±3)h、(0.023±0.003 5)h.mg.L-1、(0.026±0.011 2)h.mg.L-1.以槲皮素计,包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6.10%;以山柰素计,包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46.15%。结论该法准确,适用于槲皮素和山柰素血浆浓度的测定;制备的银杏酮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与银杏铜酯颗粒相比,吸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8.
赵建彬  陈建海 《中南药学》2011,9(2):107-110
目的建立银杏酮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总黄酮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5∶55),检测波长368nm,流速:1 mL.min-1;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鉴别包合物。结果槲皮素在2~132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山奈素在0.9~60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异鼠李素在0.1~9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r=0.999 8。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100.4%、99.3%,RSD分别为1.3%,1.4%,0.63%。红外光谱法能有效鉴别包合物。结论本法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9.
Many adult and most childhood neurological diseases have a genetic basis. CRISPR/Cas9 biotechnology holds great promise in neurological therapy, pending the clearance of major delivery, efficiency, and specificity hurdles. We applied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in its simplest modality, namely inducing gene sequence disruption, to one adult and one pediatric disease. Adult polyglucosan body disease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resembling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Lafora disease is a severe late childhood onset progressive myoclonus epilepsy. The pathogenic insult in both is formation in the brain of glycogen with overlong branches, which precipitates and accumulates into polyglucosan bodies that drive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We packag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s9 and a guide RNA targeting the glycogen synthase gene, Gys1, responsible for brain glycogen branch elongation in AAV9 virus, which we delivered by neonatal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to one mouse model of adult polyglucosan body disease and two mouse models of Lafora disease. This resulted, in all three models, in editing of approximately 17% of Gys1 alleles and a similar extent of reduction of Gys1 mRNA across the brain. The latter led to approximately 50% reductions of GYS1 protein, abnormal glycogen accumulation, and polyglucosan bodies, as well as ameliorations of neuroinflammatory markers in all three models. Our work represents proof of principle for virally delivered CRISPR/Cas9 neurotherapeutics in an adult-onset (adult polyglucosan body) and a childhood-onset (Lafora) neurological diseases.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The online version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available at 10.1007/s13311-021-01040-7.  相似文献   
40.
银杏叶片对眼压已控制的慢性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技术,观测术后眼压已正常的慢性青光眼患者使用银杏叶片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对50例(100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正常的慢性青光眼患者使用银杏叶片和安慰剂3个月,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仪测定其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S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的变化. 结果使用银杏叶片3个月后,PSV、EDV明显增加,RI明显降低. 结论在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的同时,使用银杏叶片类的药物可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