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43篇
  免费   6893篇
  国内免费   2575篇
耳鼻咽喉   991篇
儿科学   1334篇
妇产科学   270篇
基础医学   6941篇
口腔科学   7596篇
临床医学   9438篇
内科学   6688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1695篇
特种医学   12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542篇
综合类   11472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597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4296篇
  26篇
中国医学   1908篇
肿瘤学   3278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992篇
  2022年   1470篇
  2021年   2955篇
  2020年   2595篇
  2019年   2128篇
  2018年   2047篇
  2017年   2238篇
  2016年   2464篇
  2015年   2653篇
  2014年   4716篇
  2013年   5573篇
  2012年   4461篇
  2011年   5100篇
  2010年   4446篇
  2009年   4239篇
  2008年   4128篇
  2007年   4179篇
  2006年   3823篇
  2005年   3491篇
  2004年   2944篇
  2003年   2291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673篇
  2000年   1417篇
  1999年   1158篇
  1998年   997篇
  1997年   931篇
  1996年   867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697篇
  1993年   520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412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289篇
  1987年   219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229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75篇
  1982年   188篇
  1981年   135篇
  1980年   122篇
  1979年   127篇
  1978年   117篇
  1977年   80篇
  1976年   75篇
  1975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CT表现及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CT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1)对240例PD患者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2)30例PD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CT扫描,观测脑内核团毁损灶33个(其中3例患者为双侧手术):右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毁损灶14个、左Gpi核毁损灶6个,右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灶2个、左Vim核毁损灶11个,对毁损灶最大层面积、术侧CT值(任意值)、健侧对应点CT值(标准值)测量,并算出毁损灶与健侧CT值的差值。结果(1)PD的CT表现主要为中央型弥漫性脑萎缩,以脑室系统扩大为主,轻度脑萎缩46.67%(112/240),中度脑萎缩40%(96/240),重度脑萎缩3.33%(8/240),正常10%(24/240)。(2)33个毁损靶灶之圆形占27·27%(9/33);类圆形占60·61%(20/33);片状不规则形占12·12%(4/33)。毁损灶的面积Gpi核平均(28·01±2.15)mm2,Vim核平均为(14.03±1.24)mm2,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毁损灶Gpi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1.80±0.87)HU,Vim核CT值较健侧平均下降(10.80±1.28)HU,两者亦有差异性(P<0·05)。结论PD患者术前CT扫描对掌握手术适应证较重要,重度脑萎缩患者提示不宜做外科手术治疗。术后CT扫描观察毁损灶之形态、面积、密度变化等影像学改变,有利于对手术疗效、并发症等评估提供一定证据。  相似文献   
73.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对肺肿瘤射频热消融(RFA)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30例肺肿瘤患者共46个肿瘤接受了RFA治疗(其中肺部原发性肿瘤20例,转移瘤10例),在CT引导下将消融电极刺入到距肿瘤边缘组织1cm处,根据病灶大小,将子针打开至合适直径,达到靶温度后,持续7~15min。对患者进行1~9个月的随访,通过胸部X线片和增强螺旋CT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46个肿瘤,共做消融灶123个,治疗区域坏死率为100%。(1)随访1个月30例,46个肿瘤瘤体完全消融41个,占89.13%;部分消融5个,占10.87%。(2)随访3~9个月26例,40个肿瘤病灶完全缓解(CR)33个,部分缓解(PR)4个,无变化(NC)2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达925%(37/40)。结论 RFA治疗肺部肿瘤疗效肯定、安全,是1种应用前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1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结果:15例均成功,随访1~16个月,优良率93.3%,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行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增强CT评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bax,bc1-2表达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 antigen,FⅧRA),fas,bax,bc1-2和bc1-x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将CT增强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fas,bax,bc1-2和bc1-x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40)、25%(10/40)、27.5%(11/40)和50%(20/40),bax和bc1-2,以及bc1-2和bc1-x1之间分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bc1-x1的表达与CT显示的病灶大小、以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病理分级与CT显示的边界类型以及瘤内的液化坏死有关(P<0.05)。结论:fas,bax,bc1-2和bc1-x1等蛋白在HCC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通过CT反映调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7.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例DNT的MRI、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大多数病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检查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累及皮层,额叶(4例)及颞叶(3例)为主;最大径2-5cm不等,形态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例累及白质,7例伴囊性变。病变在MRI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囊性病变在T1WI信号均匀,等于或略高于脑脊液。6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2例呈囊性分叶状,1例呈局灶性钙化;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1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组织学DNT分为3型:单纯型(4例)、复杂型(6例)及非特异型(2例)。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MRI较CT更具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8.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腹盆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显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多见脓肿壁呈厚壁分层强化及内部强化分隔。其他伴随的CT表现:子宫骶骨韧带增厚9例,直肠周围、骶前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例,显示输卵管扩张积脓或积液的管状结构影6例,宫腔积液4例。CT观察到脓肿与盆腔结构粘连包括:肿块与子宫粘连者9例,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者4例,与盆腔小肠肠管及盆壁结构广泛粘连3例;显示腹膜增厚伴腹水及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伴阑尾炎各2例。结论 CT除了能观察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还能显示相邻盆腔器官的受累粘连及盆底软组织或筋膜层的炎性浸润,能对附件脓肿做定性和定位诊断,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8年12月-2005年5月,对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行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THA,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颗粒骨均取自体骨,术后24h后开始被动活动,3个月后开始全负重锻炼。临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SS)系统评分,对任何原因引起髋臼假体翻修均视为临床失败。根据Conn等影像学评价法观察颗粒骨长人情况,根据DeLee的三区法测量臼杯、骨水泥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臼杯的移位程度则依据其相对于泪点间线的距离而定。结果14例患者获得平均4.3年(1.0-7.5年)随访,HH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10-62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平均84分(58-98分)。1例髋部有轻度疼痛,无患者行翻修手术。大部分髋部恢复了其正常的旋转中心,仅有2例高出对侧0.8 mm。大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稳定,2例在Ⅰ区和Ⅲ区出现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在Ⅲ区出现非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臼杯假体在术后7年出现明显移位(6 mm),但并没有行翻修手术。结论颗粒骨压紧植骨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学髋臼重建方法,其联合THA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伴髋臼缺损的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