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9篇
  免费   1314篇
  国内免费   404篇
耳鼻咽喉   173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825篇
基础医学   1093篇
口腔科学   168篇
临床医学   1647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644篇
特种医学   942篇
外科学   3598篇
综合类   3386篇
预防医学   176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34篇
  7篇
中国医学   1230篇
肿瘤学   212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707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625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725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1593篇
  2013年   1412篇
  2012年   1442篇
  2011年   1588篇
  2010年   1367篇
  2009年   1176篇
  2008年   977篇
  2007年   985篇
  2006年   804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了解战斗机飞行人员颈椎退变情况。方法对5年前作过MRI检查的战斗机飞行员(甲组,平均年龄47岁,平均累计飞行时间2100h,乙组,平均年龄27岁,平均累计飞行时间830h)。和无飞行经验年龄相仿的对照组人员(丙组)进行复查。结果与5年前MRI结果比较,每组的椎间盘突出数增加,但丙组的骨赘、老飞行员的椎管狭窄数明显增加。与5年前比较,老飞行人员与丙组间的MRI差别降低。结论战斗机飞行员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发展可能较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对照组的差别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2.
颈椎侧块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板成型术的同时使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探讨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从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MR显示有三个节段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并有黄韧带增厚突入椎管),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加双侧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按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手术前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男10例,女5例,随访5个月—1年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2—7天(平均3.5天)可戴颈围坐起,颈围外固定时间12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为3.5个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所有病人无术中血管、神经根损伤,无植骨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结论 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联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助以侧块钢板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后方所植髂骨的融合成功率,大大地减少颈椎术后后突畸形发生和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3.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 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例132例,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体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 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84.
狗喉上神经袢神经束性质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成年杂种狗12只,在全麻状态下放血,取其颈交感干与喉上神经外支间的交通支及其与喉上神经外支汇合后的神经干,甲醛固定,明胶包埋,恒冷切片后用Karnovsky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方法,对上述材料进行观察。我们发现交通支多为无髓纤维,酶反应呈强阳;混合后的神经含有髓酶反应阳性和阴性纤维及无髓酶反应强阳性纤维,证实喉上神经袢含有体躯运动、内脏运动(交感神经)纤维及感觉纤维。因此,喉上神经拌为混合神经。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35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7~68岁,平均56·4岁;3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颈椎术后翻修;椎管矢状径4·6~9·3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达39%~84%,平均49·3%;减压节段C3-C59例,C3-C620例,C4-C76例。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所减压的节段侧块上Cervifix固定,采用Roy-Camille置入侧块螺钉。先用磨钻在所减压节段的棘突根部开预穿孔,开门后穿粗丝线于Cervifix的纵连杆拉紧并打结,行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向在开门侧的椎板上打预穿孔,用“斜拉桥”原理悬吊于临近未减压的棘突上加固。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3个月。结果:35例平均随访15个月(7~18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0分,术后平均15·7分。术后3个月复查CT及X线片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仅有3例诉颈部有僵硬感,局部无疼痛。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接近正常。6个月后僵硬感基本消失。结论: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分别以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1%;氯丙咪嗪组有效率90%,2组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组起效时间平均(11.1±5.6)d,而氯丙咪嗪组平均(15.1±8.2)d,以西酞普兰组显著较快(P<0.01)。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而氯丙咪嗪组发生率为50%,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西酞普兰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1970年至1987年,我院收治158例颈椎及颈髓损伤的病人,男125例、女33例各年龄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共损伤189个椎体,72%病人合并颈髓损伤或颈神经根损伤。本文讨论了:伤后24小时以内就诊者可达46.8%,由于 X 线片显示阴性和并发损伤给早期定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颈髓损伤的死亡率高达23.5%,在颈椎各种损伤中颈椎脱位是引起颈髓或颈神经根损伤的主要原因,颈推损伤后不宜主观的行屈曲位或后伸位颅骨牵引,而应顺从伤后颈屈度椎平行牵引;颈髓完全性损伤,手术效果不佳,而部分性颈髓损伤的病例,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8.
鼻咽癌证型与颈淋巴结肿大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比较颈椎前路非限制性钛板与限制性钛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颈椎标本(C2~T1),在MTS脊柱三维运动系统上先后测量C5/6完整、椎间盘摘除、椎间单纯植骨、限制性钛板及非限制性钛板固定状态下C5~C6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时的活动范围(ROM).结果:单节段椎间盘摘除可造成颈椎明显失稳,单纯椎间植骨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限制性与非限制钛板固定均可以显著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在屈伸及旋转运动中两种钛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侧弯运动时限制性钛板稳定性高于非限制性钛板.结论:在单节段颈椎减压植骨融合时前路限制性与非限制性钛板均可以显著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