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136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316篇
预防医学   44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铜陵地区2004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4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1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9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681株占63.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35.8%和72.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利福平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占41.4%和27.9%,产ESBLs株除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外,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2.
58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58例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近两年发生的58例输液反应从致热原、细菌、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季节、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输液反应的药液进行热原检测,共有5例阳性;血培养7例阳性;药液细菌培养2例阳性,同一批号未开封药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输液器及头皮针细菌培养和热原检测全部阴性;引起输液反应的药物以中药制剂、大分子物质、血液制品及含K 的药物为主;秋季为高发季节;发生率高的为中老年人。结论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复杂,严格质量控制和无菌操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医院感染性标本细菌分离的变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本地区感染性标本分离菌株的变迁和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采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鉴定系统或手工方法,同时收集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04年12月4年中我院分离细菌居前5位者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检出率占第6位。结论应重视医院耐药菌株的动态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34.
合肥市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合肥市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高发的原因,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合肥市2004年共发生流脑69例,发病率为1.50/10万,较前5年平均发病率上升了10倍。经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诊断的病例C群占20.29%,A群占18.84%,其余为临床诊断的未分型病例。对1 171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检测平均带菌率为8.28%;其中以初中生和高中生带菌率为高,分别为14.07%和14.76%。所带菌群以C群最高,平均为4.27%;死亡病例和爆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C群带菌率分别为30.1%和14.7%。结论做好流脑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必须开展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带菌检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鼻窦炎口服液对家兔实验性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的Hinni造模法建立家兔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模型.予以鼻窦炎口服液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青霉素Ⅴ钾灌胃)组作为对照.观察模型家兔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光镜观察窦腔黏膜炎症情况及窦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模型兔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增加,光镜下窦腔黏膜充血、水肿、纤毛脱落等.经鼻窦炎口服液低剂量治疗后,家兔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在正常范围,光镜下窦腔黏膜正常等,与青霉素Ⅴ钾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鼻窦炎口服液高剂量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结论鼻窦炎口服液的临床治疗量可消除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家兔全身及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6.
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1~2002年肝移植病区各类标本首次分离的1035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病区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25.0%)和真菌(18.7%).最常见的5个菌种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分离部位以痰、血液、胆汁为主,占86.4%.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常见菌种基本上都呈多重耐药,但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耐药率相对较低.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加强肝移植病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7.
24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菌对2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湖南省郴州市辖区内12所二级以上医院,1999年10月~2001年4月间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G-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0.2%、74.7%、68.6%、68.4%、65.1%、64.1%、62.4%、61.1%;G 球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诺氟沙星、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0.4%、81.8%、80.8%、79.3%、72.1%、68.9%、66.4%、61.9%;G-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于其他大型医院;G 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低于其他大型医院;G 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性高于其他医院. 结论要加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关注.  相似文献   
38.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重症感染中的疗效. 方法将重症感染80例分两组,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分析病情、病种分布、治疗转归、细菌培养. 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34例41例次,死亡10例; 对照组机械通气9例11例次,死亡9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严重,呼吸机应用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8.8%,差异有显著性;用药后真菌培养观察组11株,对照组10株,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重症感染经验性治疗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起始用药,可防止病情迅速恶化,随后根据病原学及临床效果降阶梯换用针对性抗生素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与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极低出生体重、外周血WBC < 5×109/L或 > 20×109/L、C-反应蛋白 > 50 mg/L、脑脊液WBC > 500×106/L、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及无乳链球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细菌性阴道病是导致育龄期妇女白带异常的常见原因,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致多种并发症.目前细菌性阴道病病因尚不明确,诊断以Amsel临床标准或Nugent评分法为主,但均存在主观性较强、费时费力、需要有相应知识的技术人员操作的缺点.近年来对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主要以细菌定量为诊断依据,尚需进一步检验其诊断效能,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