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定量检测乙型肝炎5项指标,观察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取65例样本用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法同时进行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 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更高,对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时间分辨法更适合临床住院患者的常规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型。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IMPblaVIMblaNDMblaOXA-48),并对各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共收集CRKP 90株,其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84株(93.3%),51株(56.7%)携带blaKPC-2基因,2株(2.2%)携带blaIMP-4基因,1株(1.1%)携带blaVIM-1基因。结论 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高危患者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23例,占28.75%,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57例,占71.25%;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12例,占52.17%,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组真菌培养阳性2例,占3.5%,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52.17%,阴性预测值为96.49%。结论 G试验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后。结果 23例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3.5±12.7岁;17例为女性;ALP均明显升高(380.6±375.3U/L),20例GGT升高(360.8±633.2U/L),15例血清总胆红素升高(72.8±97.2μmol/L),血清IgM、IgG、IgA浓度超过正常值的比率分别为78.3%、69.3%和17.4%;19例(82.6%)血清AMA及其M2亚型阳性,14例(60.9%)ANA阳性,10例(43.5%)抗gp210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胆管阻塞或扩张。结论 PBC好发于中年女性,血清ALP、GGT、IgM明显升高、AMA及其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抗gp210抗体阳性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铜陵地区2004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4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1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9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681株占63.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35.8%和72.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利福平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占41.4%和27.9%,产ESBLs株除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外,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137例血清ALT、AS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46例,同时阴性48例,单项HBVDNA阳性35例,单项HBeAg阳性8例。3~6个月后分别对各组患者复发前后血清HBV DNA、ALT、AST水平及ALT、AST异常水平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复发前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组、HBV 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22.93±18.45)U/L和(24.12±15.67)U/L、(21.74±16.48)U/L和(17.87±18.05)U/L、(20.55±17.33)U/L和(19.72±16.91)U/L,复发后分别为(529.65±252.42)U/L和(434.18±218.53)U/L、(419.06±204.26)U/L和(476.63±189.43)U/L、(326.48±187.95)U/L和(347.27±198.1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 DNA同时阴性组ALT、AST水平复发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和HBV DNA的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作用,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HBeAg的阴转和HBV DNA不能检出能维持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治疗组成活率61.11%,高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安徽省铜陵地区1997年与2007年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经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1997年相比,2007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由11.7%下降至5.5%,MRSA对庆大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由30.0%、35.0%上升至85.7%和92.9%,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的耐药率却下降;MRCNS对氯霉素的耐药率由69.0%下降至35.3%,2007年发现2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增加,对哌拉西林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率显著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6.3%、1.0%上升至18.1%和16.5%,不动杆菌属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下降。结论铜陵地区相隔10年病原菌耐药状况有显著变化,病原菌耐药性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3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接受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结果 超滤回输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是治疗顽固性腹水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