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雪松松针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雪松松针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杨梅素-3-O-(6″-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3′,5′-dimethoxymyricetin-3-O-(6′′-O-acetyl)-α-D-glucopyranoside,1]、杨梅素(myricetin,2)、2R,3R-二氢杨梅素(2R,3R-dihydromyri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2R,3R-二氢槲皮素(2R,3R-dihydroquercetin,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雪松酮A(cedrusone A),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大型综合医院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门急诊中心注射室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间在门急诊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门急诊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61例,女488例;年龄(41.14±20.61)岁;输液天数(5.69±2.20)d;每日输液量(330.41±137.27)ml。观察组男612例,女600例;年龄(39.61±19.48)岁;输液天数(5.70±2.21)d;每日输液量(341.17±137.60)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除泵注控制血压或血糖的患者外,门急诊输液患者均按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使用头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为输注2袋及以上液体的患者及经常需要在急门诊输液者,按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渗出发生率、患者的投诉率、患者满意率。采用t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渗出发生率为2.23%(27/1 212)、患者投诉率为0.17%(2/1 212)、患者满意率为98.43%(1 193/1 212),对照组分别为6.96%(73/1 049)、0.95%(10/1 049)、90.09%(945/1 0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3、6.619、76.152,均P<0.05)。结论 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渗出/外渗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治疗弥漫型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弥漫型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行铜针留置术。结果:本组治疗26例,行治疗前后组织观察及术后3个月-4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6.15%。结论: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是治疗弥漫型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针刺“王氏腰痛八针”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独活寄生汤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3个月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检测治疗前后2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炎性因子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评分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均<0.05);2组治疗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加快(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王氏腰痛八针”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6.
Transmural recordings using plunge needle electrodes are useful in mapping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 but they interfere with activation sequences or damage the myocardium.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insertion of 66 transmural needles on myocardial activ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picardial maps were performed at thoracotomy using a 40-electrode plaque in five mongrel dogs. Sixty-six transmural plunge need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anterior aspect of the septum and left ventricle. Transmural maps of unipolar electrograms were recorded every 15 minutes via 124 electrodes over a 2-hour period. Epicardial maps were repeated after the needles were removed. All recordings were performed during sinus rhythm and ventricular pacing at 300- and 200-ms cycle lengths. Gated heart poo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nd 2 weeks after thoracotomy. Programmed ventricular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2 weeks after thoracotomy. In total, 15,996 electrograms were analyzed. Maximum negative dV/dt of each electrogram and the activation time at each electrod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over the 2 hours of needle insertion. After removal of the needles, epicardial maps were unchanged compared to before needle insertion. Mea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2 weeks after needle insertion was 59% versus 58% before needle insertion (P=0.9). No dogs had inducibl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Histology showed contraction bands of 0.8-mm diameter adjacent to the needle tracks but no scarring. Insertion of 66 closely spaced plunge needles did not distort epicardial or transmural maps. Multiple needles did not result in myocardial scarring,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or predispose to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经脉排刺法对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9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每组48例。针刺组排刺任脉、肾经、脾经、膀胱经,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针刺,10d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西药组予以口服克龄蒙(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21d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月经情况,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西药组为89.6%(43/48),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针刺组较治疗前和西药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清FSH、LH及E2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针刺组较治疗前和西药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月经天数明显延长(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针刺组月经周期较治疗前及西药组明显缩短,月经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运用经脉排刺治疗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改善卵巢功能,降低血清FSH、LH以及E2的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月经周期,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同心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提高留置针输液质量”为主题,调查品管圈现状,寻找输液外渗原因,设立改善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活动实施后,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率由15.1%下降至6.5%,目标达成率为97%,进步率为56.95%,10个圈员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圈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留置针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留置针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9.
马冬芹 《中国医药导报》2014,(17):167-168,F0003
静脉输液是目前在医院内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操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拔针按压的方法技巧对患者的血管、皮肤的保护至关重要,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对静脉输液后的拔针方法、按压方法、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松针和佛手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阐明松针对佛手鲜果的保鲜机制.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松针和佛手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用计算机检索NIST05数据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佛手挥发油共分离出56个色谱峰,含量和相似度较高的成分有19种,主要为单萜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松针挥发油共分离出46个色谱峰,含量和相似度较高的成分有20种,其成分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单萜、倍半萜、脂肪醇和脂肪酸等成分.结论 松针挥发油中含有佛手挥发油中所没有的倍半萜和脂肪醇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松针对佛手鲜果的保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