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0篇
  免费   1958篇
  国内免费   493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491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2038篇
内科学   503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29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436篇
综合类   3854篇
预防医学   5457篇
眼科学   161篇
药学   1308篇
  22篇
中国医学   559篇
肿瘤学   56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1023篇
  2012年   1192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056篇
  2009年   1060篇
  2008年   1222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846篇
  2004年   592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1985年,我国报道首例传人性AIDS以来,我国AIDS疫情已进入广泛流行期(从1995年开始)[1].近年来新疆地区AIDS已进入中流行期,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医护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明显增加,如何减少对HIV/AIDS病人的歧视与羞辱,减少职业暴露,已成为一个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豚鼠噪声暴露后其耳蜗电生理与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哺乳动物在毛细胞受损后能否自我修复.方法 将30只豚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5只,噪声暴露后0.5 h组5只,7天组10只,3周组10只,后三组豚鼠暴露于 120 dB SPL白噪声中2 h,分别于结束暴露后0.5 h及7天、3周后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及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扫描电镜观察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豚鼠噪声暴露后7天组、3周组ABR及40 Hz-AERP较0.5 h组有所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外毛细胞倒伏现象有改善.结论 噪声暴露后外毛细胞可能有自我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993.
凋亡相关基因与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ATM、p53、Bcl-2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直肠癌活检组织中ATM、p53、Bcl-2基因表达水平。病人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ATM蛋白表达阳性者放射敏感性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53蛋白表达阳性者略差于阴性者;Bcl-2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结论:ATM、p53、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综合分析有助于直肠癌放疗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职业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1352人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对问卷中的43个问题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 71人职业暴露HBV,56人有针刺伤或锐器伤史;针刺伤或锐器伤、血溅皮肤黏膜、工作年限长是职业感染HBV的危险因素;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洗手、戴手套、戴护目镜是保护因素.结论 减少意外针刺伤或锐器伤、接种疫苗、使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对医务工作人员减少职业HBV暴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家庭医学》2008,(4):5-5
芬兰科研人员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说,手机辐射能改变人体皮肤细胞中的部分蛋白质,但尚未确定这种改变对健康的影响。科研人员把10名女性志愿者的前臂皮肤细胞在手机辐射中暴露1小时后,对这些皮肤细胞进行了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与未暴露于辐射的皮肤细胞样本相比,这些皮肤细胞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慈溪市受动物伤害人群暴露后处理的状况及其效果,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狂犬病门诊收集接受暴露后预防处理人群的基本情况,受伤害的时间、部位、伤害程度、伤人动物的种类、伤口处理、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Rabies Vacane for Human Use,RabV)的种类,以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使用等,调查接种RabV后的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发生人狂犬病.结果 慈溪市2007年1~9月共有21 504人接受暴露后的预防处理,95%的人是被犬伤害,62%的人是在遭受动物伤害后12h内接种RabV.所有21 504人全程使用RabV,783人使用HRIG.未发生RabV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人狂犬病病例.结论 犬伤仍是当前威胁居民安全诱发狂犬病的主要因素.暴露后能及时正确接受预防处理,使用高效、可靠的RabV和HRIG,能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焦炉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煤化工厂147名焦炉作业工人分为焦油组(接触焦油作业工人)60人和焦炉烟尘组(接触焦炉烟尘作业工人)87人,另选择79名非焦炉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对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焦油组和焦炉烟尘组尿中1-羟基芘水平分别为(2.20±0.49)和(1.92±0.5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59±0.4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油组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高于焦炉烟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油组与焦油烟尘组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水平不受工龄、性别和吸烟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焦炉作业工人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增高,以接触者尿中1-羟基芘水平作为评价人体接触多环芳烃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近期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普陀区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辐射与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为提高本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普陀区1111名医护人员和47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社区居民,但调查结果仍不容乐观;两组对电离辐射的防护及发生放射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的知晓率均低于20%。结论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大众对辐射与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99.
个旧市郊室内氡、钍射气浓度和地面γ辐射水平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个旧地区居室内氡(^222Rn)、钍射气(^220Rn)及其子体水平,明确钍射气的剂量贡献。方法考虑住宅类型和地理分布因素,从个旧市郊某村选取建筑结构有代表性的50户住宅的主卧室,采用氡-钍射气鉴别探测器测量氡、钍射气浓度,用沉积率装置测量钍射气子体浓度。其中14间居室采用连续性氡测量探测器和α谱氡、钍射气鉴别探测器测量氡、钍射气浓度,空气采样滤膜结合CR-39探测器测量钍射气衰变产物浓度,碘化钠闪烁计数器测量地表γ剂量率。结果50间居室的氡浓度为32~498Bq/m^3,平均136Bq/m^3;钍射气浓度为39~7908Bq/m^3,平均3297Bq/m^3;钍射气子体浓度为2.0~23.9Bq/m^3,平均10.2Bq/m^3。钍射气子体衰变产物致居民年平均有效剂量大于氡子体衰变产物的平均年有效剂量(2.9mSv vs 1.6mSv)。结论个旧市郊部分居室室内钍射气及其子体浓度高,钍射气子体的剂量贡献要高于氡子体的剂量贡献。在个旧开展氡致肺癌危险评价研究应当考虑钍射气子体的剂量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吴中发  廖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39-2141
[目的]了解赣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的防制工作提供依倨.[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历年来狂犬病疫情与2004~2006年狂犬病暴露情况及病例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1956~2006年的51年中,赣州市累计报告狂犬病1772例,全部死亡,各年度发病率在0.03~2.00/10万之间,病死率为100%.1981年和2000年呈现2个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2.00/10万和1.31/10万.2004~2006年狂犬病监测结果显示,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分别为4.9万、5.1万和53万人,在24h内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92.05%的病例暴露动物为犬,69.32%的病例暴露后未接种狂犬病疫苗,64.77%的病例未做任何处理;所有病例均未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头脸部和多部位咬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上肢躯干和下肢部位.发病主要分布在农村,占71.59%,职业主要以农民、学生居多,分别为53.41%和19.32%.[结论]近年来该市狂犬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暴露人群仍呈上升趋势.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暴露人群逐年增多,部份群众对狂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暴露后病人未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进行预防.农村与农民、学生是该市狂犬病的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