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12篇
  免费   5788篇
  国内免费   4436篇
耳鼻咽喉   335篇
儿科学   598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5612篇
口腔科学   1624篇
临床医学   25881篇
内科学   4651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895篇
特种医学   77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42225篇
综合类   60180篇
预防医学   8875篇
眼科学   460篇
药学   22790篇
  459篇
中国医学   23517篇
肿瘤学   1610篇
  2024年   1002篇
  2023年   3640篇
  2022年   3186篇
  2021年   4345篇
  2020年   5074篇
  2019年   4739篇
  2018年   1900篇
  2017年   4288篇
  2016年   4979篇
  2015年   5904篇
  2014年   10973篇
  2013年   11103篇
  2012年   13359篇
  2011年   14539篇
  2010年   13405篇
  2009年   12566篇
  2008年   11997篇
  2007年   11022篇
  2006年   9746篇
  2005年   9356篇
  2004年   8224篇
  2003年   7330篇
  2002年   6027篇
  2001年   5435篇
  2000年   4499篇
  1999年   3698篇
  1998年   3037篇
  1997年   2636篇
  1996年   2303篇
  1995年   1904篇
  1994年   1490篇
  1993年   981篇
  1992年   768篇
  1991年   676篇
  1990年   567篇
  1989年   614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6诊治的37例退行性腰椎侧弯,22例采用较3D打印椎弓根定位-定向导板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置钉时间、穿刺次数、末次随访置钉优良率与椎弓根钉松动率。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观察组置钉时间较对照组短,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末次随访时弓根钉置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椎弓根钉松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椎弓根定位-定向导板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可以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度,节约置钉时间,减少术中椎弓根钉穿刺次数,提高置钉优良率,减少术后螺钉松动率。  相似文献   
42.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2004年,Gotfried[1]提出了股骨转子外侧壁这一概念,其认为外侧壁的完整性对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Palm等[2]发现,术中医源性损伤外侧壁是术后内固定失效需再次进行翻修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报道,术中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为21%[3]。股骨转子外侧壁具有支撑、阻挡及抗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国产封堵器经皮和经胸途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X线透视下或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股动静脉法,或者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胸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1186例,其中经皮X线下封堵1081例、经皮单纯超声引导下封堵42例、经胸封堵63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le,PDA)426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36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48例、卵圆孔未闭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1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8例、主肺动脉侧支封堵3例[经胸封堵66例改为63例,PDA443例改为426例]。结果 全组病例成功率98.2%(1165/1186),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术后第1、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6、12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 92.9%(1102/1186)、84.1%(998/1186)、70.5%(836/1186)。超声心动图提示少量残余分流(<3 mm)18例;三尖瓣少量反流33例,中量反流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心律失常Ⅲ°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1 例,Ⅱ°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3例,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交界性逸搏2例。结论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中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操作容易、疗效确切、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4.
45.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及大结节、小结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同种异体腓骨:取自于人体异体,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其免疫原性,保留其骨性结构,可用于移植修复骨缺损,起到支撑作用。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但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缺乏支撑的骨折目前仍是治疗难点,并发症常见,失败率较高。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2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12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将以下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影像学数据、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11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高,但GRADE证据质量级别较低。②共纳入958例患者,其中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411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547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差值(MD=-2.40,95%CI:-2.49至-2.31)、颈干角差值(MD= -6.14,95%CI:-6.62至-5.67)、目测类比评分(MD=-0.22,95%CI:-0.35至-0.08)、肩关节功能评分(MD=4.12,95%CI:2.18-6.06),上肢伤残评分(MD=-10.32,95%CI:-13.44至-7.19)、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MD=-0.37,95%CI:-0.55至-0.19)、肩关节功能评分(MD=5.07,95%CI:2.86-7.27)、总体并发症(OR=0.31,95%CI:0.20-0.48)及肱骨头螺钉切出(OR=0.25,95%CI:0.11-0.55)均明显优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P < 0.05),肱骨头坏死(OR=0.94,95%CI:0.47-1.8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因此,较弱的证据提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ORCID: 0000-0002-8486-3932(阳运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1例。A组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B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麻醉相关药物用量、镇痛补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B组麻醉时间和输液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黄碱和舒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而右美托咪定用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补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用于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显著提高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改善麻醉效果,且有助于预防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  相似文献   
48.
仲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33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8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经皮微创内固定(A组,n=40)与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n=40)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选取病例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良率为92.5%,B组为8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部骨折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痛苦轻,手术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可加快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