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5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4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26篇
内科学   73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398篇
综合类   1259篇
预防医学   167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15篇
  3篇
中国医学   96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过于肥胖是一种病态 ,它可以增加心、肺负担 ,引起心、肺疾病 ,高血压 ,下肢淋巴水肿 ,静脉淤滞 ,淤滞性皮炎等 ;还常伴有糖尿病、关节炎、痛风、月经紊乱和不育症。因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劳力丧失和短寿。对病态肥胖症的治疗 ,一般先采取内科治疗法 ,包括用药 ,调节饮食和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疗。如果疗效不佳 ,才可考虑外科疗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外科治疗中与小肠短路手术有关的一些问题。对于空肠 ,结肠端侧短路术、空肠 ,回肠端侧短路术、空肠 ,回肠端端短路术加回肠 ,结肠端侧吻合术 ,3种术式的优缺点作了详尽的比较。认为空肠 ,回肠端端短路术加回肠 ,结肠端侧吻合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术式。本文同时也对手术原理 ,手术适应证 ,禁忌证 ,围手术期准备 ,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作出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2.
单纯性肥胖症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血清瘦素 (Leptin)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8例单纯性肥胖症 (体重指数≥ 2 5 )和 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 :肥胖症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 ,女性几乎较男性高 2倍以上。瘦素与BMI及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男性r =0 .36 ,0 .33 ,P <0 .0 5 ;女性r =0 .90 ,0 .87,P <0 .0 5 )。结论 :单纯性肥胖症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提示瘦素抵抗存在 ,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肥胖者和非肥胖者24h动态血压变化与高血压检出率。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肥胖者和非肥胖者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白昼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平均心率,24h血压波动趋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肥胖者各项血压指标及平均心率均较非肥胖者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肥胖者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肥胖者血压的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小儿单纯性肥胖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及其与血循环PAI-1水平变化的关系,探讨儿童期肥胖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和有无与之相关的遗传倾向.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5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81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PAI-1含量,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PAI-1基因4G/5G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肥胖儿童血循环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升高(t=5.084,P<0.01),PAI-1 4G/4G、4G/5G、5G/5G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变化(X2=1.708,P>0.05),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者(t分别为2.117和2.612,P均<0.05).结论肥胖儿童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与PAI-1基因4G/5G多态性无明显相关,但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更易致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选择肥胖合并胰岛素抵抗患(体重指数,BMI<30kg/m^2,空腹血浆胰岛素>20μIU/ml,疾病组)和对照组(BMI<25mg/m^2)各10例,抽提大网膜脂肪组织RNA。(2)用半定量RT-CPR方法研究两组大网膜脂肪组织中TNF-α基因的表达。结果 (1)疾病组中TNF-α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1)疾病组大网膜脂肪组织中TNF-α表达增多,由于TNF-α能抑制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这可能是机体的保护反应;(2)肥胖患者中可能存在TNF-α限制脂肪堆积中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肥胖。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究肥胖症合并糖尿病对胆石症发病的交互作用。方法 从开滦总医院2006年度健康体验的职工中提取数据,共有76 131例观察对象纳入本队列研究,收集数据资料,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分析胆石症的发病情况。根据是否有肥胖症或糖尿病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采用K-M法计算各组累积发病率,并进行比较。通过Cox回归模型探究肥胖症与糖尿病对胆石症发病的联合作用,并分析两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在平均6.99年的随访过程中,共发生胆石症2 615例,非肥胖及非糖尿病组、肥胖合并非糖尿病组、非肥胖合并糖尿病组、肥胖合并糖尿病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75%、4.62%、6.98%、7.74%,经Log-rank检验,累积发病率存在差异(χ2 =87.06,P<0.01)。在Cox模型中校正各混杂因素后,与非肥胖及非糖尿病组相比,肥胖合并非糖尿病组、非肥胖合并糖尿病组以及肥胖合并糖尿病组发生胆石症的风险分别增加1.36倍、1.26倍和1.45倍。肥胖症合并糖尿病对胆石症的发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肥胖症及糖尿病是胆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83例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分为尿酸正常(NUA)组(n=41)与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组(n=4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人体测量学指标、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尿酸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含量、内脏脂肪面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均于术后1个月较术前升高后逐渐下降,NUA组于术后12个月降至(289.6±44.1)μmol/L,HUA组降至(321.7±45.0)μmol/L;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NUA组术后12个月血清尿酸的变化值与Δ体重、Δ体质量指数、Δ总胆固醇、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0.05);HUA组患者术后12个月血清尿酸的变化值与Δ体重、Δ体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不仅减重效果确切,还能有效降低肥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尤其肥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疗效明显,这可能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降低肥胖患者体重、体脂肪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估肥胖胰腺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总结其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n=33)与机器人组(n=17),以BMI≥28 kg/m~2为入组标准,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化验指标、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339.41±97.18)min vs.(309.85±68.17)min,P=0.398]、术中出血量[(350.00±272.72)mL vs.(415.15±339.46)mL,P=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后胰瘘及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5.9%vs. 39.4%,P=0.018及0 vs. 36.4%,P=0.004)低于开腹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讨肥胖女大学生肥胖指标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的关系, 为制定运动处方时提供多面考量指标。  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西南大学通过招募的方式选取54例无运动背景的肥胖女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通过运动跑台的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Fatmax, 比较肥胖女大学生不同体脂百分比(BFP)、腰臀比(WHR)及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腹部、肩胛骨下部、上臂肱三头肌)对应的Fatmax差异, 不同体脂百分比(BFP)、腰臀比(WHR)及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腹部、肩胛骨下部、上臂肱三头肌)与Fatmax关系。  结果  由BFP、WHR、腹部、上臂肱三头肌及肩胛骨下部指标判定为肥胖的女大学生Fatmax(MET, %VO2max)均低于标准值。其中腹部肥胖女大学生Fatmax低于标准值,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 2.61, P值均 < 0.05);肩胛骨下部肥胖女大学生Fatmax低于标准值(t=2.50, P < 0.05), 且两者呈负相关(r=-0.27, P < 0.01)。  结论  肥胖女大学生的肥胖指标均与Fatmax关系密切, 其中腹部、背部皮褶厚度对肥胖女大学生Fatmax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