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3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299篇
口腔科学   4981篇
临床医学   3272篇
内科学   556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303篇
特种医学   915篇
外科学   5263篇
综合类   10264篇
预防医学   1533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4453篇
  79篇
中国医学   2876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664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747篇
  2020年   866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805篇
  2016年   994篇
  2015年   1172篇
  2014年   1918篇
  2013年   2017篇
  2012年   2419篇
  2011年   2614篇
  2010年   2261篇
  2009年   2160篇
  2008年   2184篇
  2007年   2020篇
  2006年   1758篇
  2005年   1788篇
  2004年   1530篇
  2003年   1382篇
  2002年   996篇
  2001年   756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Gamma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治疗16例(DHS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Gamma钉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Gamma钉组(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Gamma钉较DHS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全口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牙周病伴咬(牙合)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口SRP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牙周指标和咬(牙合)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咬(牙合)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可显著改善牙周炎症和咬(牙合)状况,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常规椎弓根螺钉(CPS)与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NPPS)固定术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我院收治的85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NPPS+PMM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CPS+PM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椎体骨水泥用量及术前、术后12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固定节段Cobb角度、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的上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的下终板凹陷角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单椎体骨水泥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下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下降,固定节段Cobb角度、上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NPPS+PMMA在改善患者ODI评分上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HCS)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橫型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复查并随访。结果术后3~5周行 X 线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髌骨关节面平整无位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135.42±5.82)°]与健侧活动范围[(139.38±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关节 Lysholm 评分86~100分,平均(93.7±4.14)分,显著高于术前评分65.7分(P <0.05);随访期内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脱落、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 HCS 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橫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际情况,52例患者用动力髋螺钉方法,43例患者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方法,37例患者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以及随访经过。结果:3组患者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为18个月。髓内钉手术患者的术中、术后疗效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疗效优良率3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钉法综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在治疗髌骨骨折上的优缺点。方法对104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与回形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杨利斌  杨素敏  侯文根  路坦 《重庆医学》2015,(35):4972-4974
目的:探讨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髂骨)。术后卧床休息6~12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结果随访12~43个月,有1例形成窦道,双侧形成脓肿,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清脓后愈合,植骨块无移位,结核病灶均愈合;13例有神经症状者基本恢复;31例术后随访未见椎体滑移,椎体高度、后突畸形矫正及椎体稳定性恢复满意,植骨于术后5~9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和充分脊髓神经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坚强的三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对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130例(共145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75颗患牙)和对照组65例(70颗患牙),观察组进行根管治疗,对照组进行塑化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操作时间,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时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操作时间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比分析伤椎植骨植钉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两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共60例,根据患者的固定术分成观察组(伤椎植骨植钉固定组)和对照组(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每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术后Cobb角、矫正率、远期丢失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及内固定失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末次回访中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植钉固定术能够更好的矫正角度的丢失和重建椎体高度,并且内固定更加牢固,能有效的维持矫正角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单侧固定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双侧固定组(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风险、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可进行单侧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