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创伤愈合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细胞基质和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是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之一。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TGF-β与软组织创伤愈合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软骨细胞与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体外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an XF  Yang DP  Guo TF  Fang DY  Xu XW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95-1898
目的探索以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方法多步骤酶法将绵羊关节软骨制成微粒脱细胞基质,行大体、光镜(苏木素伊红、胶原、甲苯胺蓝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同时测定微粒的胶原、氨基葡聚糖、DNA含量。异体绵羊关节软骨细胞分离、体外扩增,并与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混合体外培养0~35d,倒置显微镜及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同时测定羟脯氨酸,氨基葡聚糖,DNA含量及细胞黏附率。结果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只含有基质成分,直径0.100~0.154mm,胶原,氨基葡聚糖及DNA含量分别为204.4±3.1μg/mg,18.3±2.0μg/mg和0.042±0.013μg/mg。异体软骨细胞紧紧围绕于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四周,二者形成的复合物中胶原、氨基葡聚糖及DNA含量于第7d与0d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14d(胶原、DNA)和21d(氨基葡聚糖)达高峰,随后维持在高水平。细胞黏附率为92%。结论软骨细胞与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再造软骨提供又一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牛心包脱细胞基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组织工程学方法研制生物瓣提供适合的基质材料。方法用去污剂-酶联合四步法脱除牛心包组织中的细胞,并对处理后组织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脱细胞效果良好,且能较好地保持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分布。脱细胞后的牛心包组织的厚度、抗拉负荷、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皱缩温度无明显变化。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而作为结构成分的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结论去污剂-酶联合四步法能有效地制造牛心包脱细胞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cline rich protein)蛋白是新近发现的LIM家族一个成员,它在整合素和生长因子信号的传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接头作用,参与了基本的细胞进程如细胞基质黏附作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的寿命,增殖等过程,可能促成了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比如肿瘤和糖尿病并发症等。近年来通过对病理状态下PINCH-1蛋白在肾脏固有细胞中表达变化的研究,认识到PINCH-1蛋白可能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INCH蛋白在肾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羊膜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具有抗原性低、排异反应小特点。实验拟进行羊膜脱细胞基质的制备,观察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4~6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100~ 15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新鲜人羊膜取自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采取前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①取新鲜人羊膜冲洗后以1%tritonX-100溶液振荡24 h,0.25%胰蛋白酶37 ℃振荡4 h,充分漂洗,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测。②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培养于羊膜脱细胞基质上,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以普通培养基培养作为阴性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检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羊膜脱细胞基质浸提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将羊膜脱细胞基质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①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为白色菲薄、半透明的膜状物,柔韧性好,经苏木精-伊红和扫描电镜检测无细胞残留。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羊膜表面细胞黏附生长良好,细胞伸展,形态与正常培养细胞无差异。②实验组第2、4、6、8天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平均相对增殖率为89.5%,细胞毒性评分均为1级。③皮下埋置术后动物全部成活,伤口无红肿、渗液等炎症反应,移植物均未见坏死、纤维化等。光镜下,术后1周移植物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羊膜卷尚完整;术后2周,淋巴细胞减少,偶见新生毛细血管;术后4周,部分移植物已经降解,基本未见淋巴细胞。 结论:经去污剂和酶消化法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体组织修复鼓膜穿孔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材有限等缺点,构建组织工程鼓膜是鼓膜穿孔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的:构建3种不同材料的组织工程鼓膜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4-08/2005-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将健康小猪的硬脑膜、真皮及人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 方法:将预先培养的豚鼠鼓膜成纤维细胞种植于3种材料表面,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于右侧背皮下分别埋植制备的脱细胞硬脑膜、真皮及人羊膜。 主要观察指标:3种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3种脱细胞材料均为网状结构,无任何细胞及细胞残核存在;豚鼠鼓膜成纤维细胞能够很好地贴附于3种脱细胞材料生长,无细胞毒性;将3种组织材料分别埋植于豚鼠皮下后,无埋植材料排出现象,1周时植入材料周围有较明显炎症反应,其中以脱细胞真皮周围组织反应较轻,4周时炎症反应消失。 结论:通过脱细胞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鼓膜支架材料;3种材料中以脱细胞猪真皮的生物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传统方法多采用平滑肌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并进行支架材料的双面种植,但由于平滑肌细胞取材培养困难,且体外传代有限,双面种植较为困难。 目的:实验拟验证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可行性。 设计:基础实验研究。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实验室级别为卫生部部属医院开放实验室。1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80~ 100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新鲜猪膀胱取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连续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采用去污剂洗涤法制备猪膀胱脱细胞基质,并测定其纯度及特性。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膀胱脱细胞基质上,以添加25 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培养液进行体外、体内复合培养,检测其相容性。体内实验以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体外实验以未植入细胞的材料为对照,并模拟合适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分别在4,8周后取出动物体内的复合材料行组织切片检查,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检测上皮细胞再生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①采用全骨髓法成功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显示,传代第3代细胞CD29阳性细胞为99.43%。②制备的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镜下见均质状态的基质和细丝状的胶原纤维。体内外相容性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③4周后组织切片检查可见组织中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不连续的单层上皮生长,8周后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连续的多层上皮生长。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体内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组织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整形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视。然而,目前常见的支架存在可塑性低或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寻求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脂肪组织脱细胞外基质(Decellularized adipose tissue,DAT)是指脂肪组织通过一系列脱细胞处理后得到的无细胞提取物,可模拟天然脂肪细胞外基质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调节性,有望作为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整形和修复重建等领域。本文将从DAT的特点、不同性状脱细胞基质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兔口腔黏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以其为种子细胞与异体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BAMG)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尿道. 方法 18只10周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0.3~0.5 kg.取其中12只兔口腔黏膜组织,分离获得口腔黏膜细胞.将口腔黏膜细胞分别接种于有3T3细胞及无3T3细胞的培养皿进行培养,接种后第2天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生长增殖情况,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取余6只兔膀胱,经脱细胞处理制备BAMG,随机取1 cm×1 cm组织行HE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将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培养获得的第2代口腔黏膜细胞种植于BAMG上,培养1周后,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的复合状况.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可传至7~8代,其细胞形态均一,功能良好;无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形态多样,传至第2代时,即开始出现老化.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两种方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均于第8天开始呈对数增长,第14天达峰值.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培养至融合时所获得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接种于无3T3细胞培养皿的u腔黏膜细胞.两种方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均呈绿色荧光.HE染色观察,BAMG经脱细胞处理后未见细胞,脱细胞效果良好.复合培养1周后,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复合良好. 结论 兔口腔黏膜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培养、扩增,与同种异体BAMG复合后生长良好,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猪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状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方法有酶消化法和去污剂法。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离子型去垢剂,脱细胞效果强,但易引起较多蛋白纤维损伤,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力学特性。Triton X-100为柔和的非离子型去垢剂,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纤维损伤。 目的:采用酶、非离子型和离子型去垢剂联合法制备猪脱细胞血管基质,并检测其生物学性状。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7-08/2008—05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雄性幼猪1只,取其胸主动脉用于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 方法:采用含双抗的0.125%胰蛋白酶、1%Triton X-100、1%十二烷基硫酸钠逐步处理猪胸主动脉。 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脱除情况。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脱除情况及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情况。测定脱细胞血管基质中胶原蛋白含量,检测血管脱细胞血管基质的伸长比、极限应力。 结果:经该法处理的猪血管内细胞全部脱除,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无断裂,细胞外基质保持完好,其胶原蛋白含量和力学性状与新鲜组织无明显差别。 结论:酶、非离予型和离子型去垢剂联合法是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的较好方法,制备获得的脱细胞血管基质生物学性状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