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硫代乙酰胺(TAA,300mg·kg^-1·d^-1)不同用药时间诱导A型肝性脑病,比较大鼠的行为学、生物化学以及组织学改变,探讨造模最适时间。方法将大鼠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i组用TAA(300mg·kg^-1·d^-1)分别连续灌胃2d、3d、4d,A组用相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d。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脑功能评分、AHE的诱导率和致死率,并分析各组给药结束24h后血氨、ALT、AST、TBIL的差异。结果C、D组比B组大鼠脑功能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D组比B组诱导率高(P〈0.0083),而D组比B、C组的大鼠致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D组血氨及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D组TAA用药后肝组织学观察炎症浸润、坏死、纤维化等损害最明显。结论300mg·kg^-1·d^-1的TAA连续灌胃3d,行为学改变显著.致死率较低.血氨较高.肝功能损害明显.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性脑病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硫代乙酰胺 (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制作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实验模型。选用雄性Wistar大鼠 5 8只 ,随机分为肝损伤组、乳果糖组和正常对照组 ,分别灌喂生理盐水 (NS)、乳果糖和NS各 2ml,2次 /d× 5d ,前二组第 4天皮下注射TAA 6 0 0mg/kg·只 -1,正常对照组仅注射NS ,4 8h后测定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水平 ,并检测肠内容物细菌和内毒素含量。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肝损伤组血内毒素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肠道G-杆菌菌量和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乳果糖组肠道G-杆菌菌量、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血内毒素和ALT水平均明显低于肝损伤组 (P <0 .0 5 )。结论 乳果糖对肝损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齐墩果醇酸(OA)对急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方法:小鼠sc OA 200 μmol·kg~(-1)三天,然后给予肝毒物.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艾杜糖醇脱氢酶活性来估价肝损伤.结果:OA能明显减轻四氯化碳,溴苯,醋氨酚,速尿,硫代乙酰胺,鬼笔毒环肽,秋水仙硷,氯化镉,D—半乳糖胺和内毒素等所致小鼠急性坏死性肝损伤,降低这些肝毒物所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和艾杜糖醇脱氢酶的升高,但对氯仿,二甲亚硝氨,鹅膏菌索和烯丙醇的毒性无作用.结论:OA能减轻多种化学物质(但并非全部)引起的肝损伤.其保肝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4.
桂莪术乙醇提取物及其挥发油对实验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莪术醇提物及挥发油对CCI4、TAA引起小鼠SGP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BSP潴留量减少,相应肝组织病变减轻;对CCI4损害和正常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对甘油三酯有抑制作用。桂莪术的毒性较低,口服LD50醇提物为86.8±12g生药/kg,挥发油为1.10±0.08g/kg。  相似文献   
25.
目的早期对肝纤维化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以发生逆转,因此各种影像学方法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研究较多,而可靠、稳定、死亡率低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硫代乙酰胺(TAA)建立适用影像学研究的各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TA)的方法建立SD大鼠各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再采用病理学分期,最后采用SPSS13.0软件对成模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S1-2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大鼠死亡率为10%(1/10),S3组(明显肝纤维化组)大鼠死亡率为10%(1/10),S4组(早期肝硬化组)大鼠死亡率为20%(2/10),S5组(肝硬化组)大鼠死亡率为20%(2/10)。根据病理分期,各组成模率为100%、60%、50%、40%及70%。结论通过硫代乙酰胺(TAA)建立SD大鼠各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非常可靠,可重复性强,能够反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发展变化,适合进一步的影像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肝损伤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其对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及GBE组(n=45),GBE组再分为GBE低剂量组(n=15)、GBE中剂量组(n=15)及GBE高剂量组(n=15)。GBE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服GBE 50、100、200mg/kg,1次/d,连续30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灌服生理盐水。模型组及GBE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于灌服第28天用TAA(300mg/kg)行腹腔注射,隔天注射1次,共3次;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于末次注射后24、48、72h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用逆转录PCR检测大鼠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Caspase-3、Caspase-8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mRNA水平上调;而与模型组比较,GBE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mRNA水平下调。结论 GBE可通过调节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抑制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细胞凋亡,从而对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莫达非尼的结构,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化合物,分别为2-[(二苯甲基)亚砜基]乙酰胺类和2-[(二苯甲基)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并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以二苯基甲醇为原料,经取代、氧化和酰化等反应合成了15个目标化合物(6a~6o),其结构经ESI-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以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了合成化合物对小鼠中枢神经的影响。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化合物6c、6f、6h和6n能提高小鼠的自主活动,其中6h的中枢兴奋活性略强于阳性对照药莫达非尼。  相似文献   
28.
张平  焦运  李玉芳  陈虹 《江苏医药》2013,39(5):509-510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实验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80只大鼠均分为4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脂多糖(LPS);其余3组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后,TAA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TAA+LPS组注射LPS,HM组注射氯化高铁血红素+LPS.造模后检测AST和AL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HM组>TAA+ LPS组>TAA组.结论 HO-1通过其氧化损伤和促纤维化,促进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时肝损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连续腹腔注射TAA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急性肝损伤模型(M)组,异甘草酸镁阳性对照(C)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替米沙坦干预(T1、T2、T3)组,每组20只.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凉血方治疗肝损伤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100 mg/kg造模;中药组予以健脾解毒凉血方灌胃,培菲康组给予培菲康溶液灌胃;16 h后采集小鼠血清、肝组织、小肠组织,观察小鼠肝功能、肠道组织HE染色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肠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结果: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小鼠的ALT、AS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中药组病变轻于模型组和培菲康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小肠上皮细胞上可见闭锁小带蛋白-1棕黄色阳性标记,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阳性标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中药组阳性标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凉血方治疗硫代乙酰胺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可维护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部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修复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