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89篇
  免费   1518篇
  国内免费   496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7671篇
内科学   1053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8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36篇
综合类   11805篇
预防医学   2183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4439篇
  40篇
中国医学   16063篇
肿瘤学   612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133篇
  2022年   908篇
  2021年   1228篇
  2020年   1209篇
  2019年   1127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864篇
  2016年   1034篇
  2015年   1189篇
  2014年   2458篇
  2013年   2242篇
  2012年   3039篇
  2011年   3446篇
  2010年   3049篇
  2009年   2808篇
  2008年   3085篇
  2007年   2500篇
  2006年   2258篇
  2005年   2294篇
  2004年   2005篇
  2003年   1799篇
  2002年   1509篇
  2001年   1300篇
  2000年   945篇
  1999年   766篇
  1998年   678篇
  1997年   576篇
  1996年   535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头皮针是目前在针灸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头皮针运动疗法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王端义教授经过多年头针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所提出的。在对头皮针治疗带的研究上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探索发现,通过对头颅骨底部沿发际线一带的治疗,对于临床中某些疾病可以明显增加治疗疗效。本文就颅底带的机理和具体定位、主治进行详细阐述,并举相关病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2.
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残率高,偏瘫为其主要后遗症,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寻常疣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科疾病,笔者用自制针结合超短波治疗机治疗寻常疣3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把方法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67例,其中男213例,女15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8岁。发病最短3个月,最长5年。寻常疣生于颈部96颗,后背62颗,前胸47颗,手背197颗。最大连体疣长约4cm,宽2cm,最小的如米粒大小。2治疗方法操作前先把超短波电疗机输出开关拨到预热挡,1min后待用。嘱患者暴露出疣,把疣及周围皮肤,用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把输出粗挡拨到2至3挡即可使用。然后,术者右手持“自制针”(用一根带橡胶皮的铜软线,一头焊接1.5寸的…  相似文献   
104.
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1∶1比例等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基于等同的基础治疗之上,联合组用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弥可保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联合组改善更明显;联合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是52.5%、32.5%、15.0%和35.0%、27.5%、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建立于基础治疗之上的艾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纯弥可保治疗。  相似文献   
105.
林氏喉科学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州林氏喉科相传三代,延续百余年,颇有影响.林氏喉科奠基人林润卿乃清末民初喉科名医;第二代传人林少卿勤学深研,中西兼容;第三代创新人林立开承上启下,衷中参西.林氏喉科学术特点主要为:一是重视整体观念,强调"五脏诊五官,五官治五脏";二是善于内外兼治,灵活针药并施;三是讲究药材配制,注重服药方法.曾编写<温病秘诀>,对于防治急、慢性发热类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67-267
静脉输液作为一项基础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人不仅要求护士穿刺进针时尽量不痛,而且希望拔针时也不痛。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对此笔者在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不断摸索,发现拔针时改进拔针方法可大大减轻病人的痛感,甚至达到无痛拔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静脉留置针应用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职业与健康》2006,22(12):953-953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工具,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日进行静脉穿刺,既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急救,为此,笔者在留置针的应用及封管方法和护理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Objective To study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orbable tapered pin,an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or fixation of fracetures of the hand. Methods Sixteen pairs of fresh frozen human cadaveric metacarpal and proximal phalangeal bones were utilized.An oblique osteotomy was made at an angle of appropriately 45°to the long axis of the bone,and the bone was then fixed with two 1.0 mm K-wires or two resorbable tapered pins.Bending and fatigue testing were performed to obtain biomechanical data. Results ?The bending rigidity and the maximal load of resorbable taoered p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K-wire. After fatigue testing,the maximal load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resorbable tapered-p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K-wire,while the bending rigidity i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materials.The maxinal load ratio of resorbable tapered pin to K-wi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fatigue testing, but the bending rigidity ratio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rigidity of resorbable tapered pi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K-wire, but still strong enough to counteract the stress caused b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Resorbable tapered pin has great flexibility and is superior to K-wire during postoperative exercise.  相似文献   
109.
耳穴埋针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穴埋针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失眠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依常规对症处理,合理使用安眠药,治疗组进行耳穴埋针配合薄氏腹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结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针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0.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翼及针眼处,延长管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胶布固定,一旦被患者汗液浸湿极易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胶布过敏的症状。为此,我们利用弹力网固定静脉留置针及PICC,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