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临床内科杂志》2010,(2):101-101
WHO(世界卫生组织)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IDS(艾滋病) ICU(重症监护病房)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PaO2(动脉血氧分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作用.方法 5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46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P<0.01);1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 BiPAP对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Fifty cases of COPD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treated by Bi-level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routine treatment.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changes of arterial blood gas before and after ventilation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ventilation, patients' symptoms of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and unconsciousness improved markedly and PaO2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mong forty-six cases, one patient dropped off and 3 cases died. Conclusions In COPD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s effective with few seri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与气管内插管对比,观察喉罩持续正压通气对术前合并有肺部疾病的老年人腹腔镜腹部手术围术期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术前有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55例,按机械通气模式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15例(气管内插管,术后用SIMV模式)、B组10例(喉罩,术后用SIMV模式)、C组15例(气管内插管,术后用SIMV+CPAP模式)和D组15例(喉罩,术后用SIMV+CPAP模式).观察麻醉前(T0)、注气后1 h(T1)和2 h(T2)、拔管后45 min(T3)、术后第1天(T4)、第2天(T5)、第3天(T6)天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气分析.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术中4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肺泡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动脉氧分压(PaO2)于T1、T2增高.A组和B组PaO2和OI于T6恢复,A-aDO2高于T0.C组于T6完全恢复.D组于T5完全恢复.D组OI于T3、T4、T5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A-aDO2从T3开始低于A组(P<0.01).A组和B组T3、T4、T5的PaCO2增高(P<0.05或P<0.01),pH变化不大(P>0.05),C组和D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喉罩联合持续正压通气用于伴有肺病的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能保证氧供及CO2的排出,显著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水泥单体(MMA)对新西兰白兔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静脉注射0.35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MMA,即:MAX(0.35ml)组、MID(0.10ml)组和MIN(0.02ml)组。静注后动态观察实验动物的血压心率变化;检测动脉血氧分压;观察实验动物心肺的病理改变。结果:MAX组7例均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心律异常和氧分压下降,有6例死亡;MID组出现中等程度的血压下降和氧分压下降,无1例死亡;MIN组出现轻微的血压下降,心律异常和氧分压下降;对照组心率血压和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病理显示MAX组和MID组动物肺组织出血水肿,MAX组心脏标本可见心内膜下血栓。结论:MMA有心肌和肺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MMA毒性可能是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和组织氧含量及氧贮备,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氧弥散半径,从而可迅速改善创伤所造成病灶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在高压氧下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多,脑干、小脑获得充足的氧供血液供应,加速脑干、小脑损伤的修复,改善网状结构的功能,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和清醒。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新兴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求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且符合GCS≤8分,术前以及术后行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aO2)测定;分析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经过手术的干预,8、24、48、72 h后PbtO2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死亡组中,术后8、24、48 h PbtO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7.
氧气吸入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指标,当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7kPa(50mmHg)时,则应给予吸氧。1)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2)中度低氧血症:PaO2为4~6.67kPa(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13例次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大容量肺泡灌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灌洗前明显升高(P〈0.05);且患者在灌洗后呼吸困难改善明显,病灶CT和X线检查吸收较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可提高PaO2,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乳酸(LAC)浓度与血氧分压(PaO2)相互关系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为判断此类患者的组缺氧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应用窒息停搏方法建立家猫的心肺复苏模型。用美国NOVA PHOX PLUSL血气、电解质、血乳酸仪测定心肺复苏前后的血LAC浓度和血气的变化。结果:心脏停搏后5分钟与正常血气比较,血氧分压下降、血LAC上升(P<0.01);单纯肾上腺素组:给药后5分钟与心脏停搏后5分钟比较,血氧分压上升、血LAC下降(P<0.01),9例中有5例死亡,存活率为44.4%;联合用药(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组:给药后5分钟与心脏停搏后5分钟比较,血氧分压上升、血LAC下降(P<0.01),11例中1例死亡存活率为90.91%;单纯肾上腺素与联合用药5分钟后比较:血氧分压下降、血LAC上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氧及乳酸浓度的高低对抢救成功有密切关系,动态监测血氧及血乳酸浓度对心肺复苏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血压(BP)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