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淫羊藿、巴戟天、枇杷叶三味小方用于治疗老年肺肾虚型哮喘,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哮喘的病因之一,是风寒湿邪侵袭在表为标;其次是素体虚弱,年老体虚,肾阳虚衰在里为本,病位在肺肾、脾胃,治疗上以扶阳补肾止咳为原则.仝小林院士多用淫羊藿、巴戟天调态,温补肾阳用以固本,维持肾可纳气作用,以平喘;枇杷叶打靶,补肺化痰止咳平喘.用量方面,淫羊藿、巴戟天、枇杷叶常用剂量各为15 g,临床中可根据病情酌情调整用量,其最大剂量可至30 g,但须注意淫羊藿、巴戟天类激素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枇杷叶药材中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枇杷叶中浸出物含量.方法 用热浸法测定146批枇杷叶中浸出物含量,同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多元校正散射法加二阶导数法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枇杷叶中浸出物含量的定量模型,采用28批验证集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84 28,校正均方差为0.387,预测均方差为0.659,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1.836 52.结论 该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枇杷叶中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ELSD测定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90∶10∶0.03∶0.0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飘移管温度为100℃。结果熊果酸在0.244~7.33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回收率为96.0%;齐墩果酸在0.118~3.5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回收率为95.2%。结论该方法测定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枇杷叶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枇杷叶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显示624nm处有最大吸收峰,线性关系较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8%(n=5,RSD=2.85%),枇杷叶可溶性多糖的含量为8%以上。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枇杷叶中水溶液多糖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品标准》2008,(3):171-172
【处方】山楂(炒) 100g 槟榔 100g 枳实100g 枇杷叶(蜜炙)100g 瓜蒌134g 莱菔子(炒)100g 葶苈子(炒)100g 桔梗100g 连翘100g 蝉蜕66g 【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5h,第二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4(50℃),加水适量,搅拌,冷藏24h以上,滤过,滤液加蔗糖200g,溶解,加水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即得。  相似文献   
16.
1喘证 刘某,女,52岁.自诉喘证10余年,时轻时重,近1周加重.现呼吸急促,不得平卧,胸闷、咳嗽,咳痰稀白,咽痒,舌红苔薄,脉沉细.中医诊断:喘证.辨证:痰浊阻肺,肺气上逆,兼气阴两虚.立法:化痰降逆,益气养阴.处方:桑白皮12 g,地骨皮10 g,杭芍12 g,杏仁10 g,生甘草6 g,款冬花12 g,桔梗10g,川贝母10 g,生牡蛎30 g,太子参15 g,麦冬12g,玄参6 g,五味子3 g,法半夏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喘证明显减轻,已能平卧,咳痰减少,但仍胸闷.上方减玄参,加苏梗10g、炙枇杷叶10 g,继服7剂.三诊,诸症基本消失,已能正常工作、生活,上方略做调整,继服7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交实验法优选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对乌索酸提取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并与常规提取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提取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3B1C1D2。结论与常规的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提取具有提取时间短、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枇杷叶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玉霖  林文津  林力强 《中药材》2006,29(10):1111-1114
目的:了解枇杷叶的研究概况,为实施枇杷叶GAP管理和产业化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古代中医药文献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枇杷叶研究的文献为依据,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枇杷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研究基础较好,其化学成分具有止咳、祛痰、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肺热咳喘和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湿疹及高血糖等病症具有较好疗效。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建议以熊果酸等主要药效成分作为定量指标。但在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及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结论:枇杷叶的医疗保健用途较广,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HPLC法测定良园枇杷叶膏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采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0:90),检测波长207nm。盐酸麻黄碱在24-24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0%,RSD为1.9%。  相似文献   
20.
川贝枇杷糖浆中枇杷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是川贝枇杷糖浆的主要成分之一。《中国药典》九0版一部收载的枇杷叶及川贝枇杷糖浆项下均无薄层色谱鉴别~[1]。为了对川贝枇杷糖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我们在药检工作中经过反复实验,建立了一种良好的薄层色谱条件,对川贝枇杷糖浆中枇杷叶的检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