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15篇
  免费   3462篇
  国内免费   1526篇
耳鼻咽喉   397篇
儿科学   857篇
妇产科学   721篇
基础医学   1956篇
口腔科学   657篇
临床医学   15719篇
内科学   5039篇
皮肤病学   366篇
神经病学   1673篇
特种医学   24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8014篇
综合类   30565篇
预防医学   8605篇
眼科学   766篇
药学   13020篇
  237篇
中国医学   17276篇
肿瘤学   1640篇
  2024年   496篇
  2023年   1919篇
  2022年   1757篇
  2021年   2421篇
  2020年   2777篇
  2019年   2618篇
  2018年   1151篇
  2017年   2381篇
  2016年   2431篇
  2015年   2813篇
  2014年   5775篇
  2013年   5355篇
  2012年   6423篇
  2011年   6799篇
  2010年   6700篇
  2009年   6050篇
  2008年   7924篇
  2007年   7012篇
  2006年   5906篇
  2005年   6446篇
  2004年   4347篇
  2003年   4293篇
  2002年   3125篇
  2001年   2552篇
  2000年   2236篇
  1999年   1615篇
  1998年   1354篇
  1997年   1105篇
  1996年   972篇
  1995年   818篇
  1994年   704篇
  1993年   496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摘 要目的:探讨豫北地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早期诊断情况与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豫北地区的脑卒中患者 160 例,根据早期诊断后是否伴随卒中后抑郁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80 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病灶位置、家庭支持、医患关系、吞咽功能、合并疾病)与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及各维度评 分(自理意识、认知功能、上肢肌力、下肢肌力),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 者病灶位于双侧大脑半球、脑干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家庭支持不足率、医患关系差率、吞咽功能差率、合并疾病 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及自理意识、认知功能、上肢肌力、 下肢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神经功能缺损总分、自理意识、认知功能、肌力、医 患关系、家庭支持、吞咽功能、合并疾病均是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 结论:神经功能缺损总分、自理意识、认知功能、肌力、 医患关系、家庭支持、吞咽功能、合并疾病等均是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的因素,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与危险因素分析,可及时 有效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卒中后抑郁防治率。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4~10个月,两组患者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观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可为第5掌骨颈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固定,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68.
69.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以及1 s用力呼吸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干预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运用于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极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