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27篇
  免费   1860篇
  国内免费   850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446篇
妇产科学   136篇
基础医学   800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12644篇
内科学   6892篇
皮肤病学   211篇
神经病学   1266篇
特种医学   22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3298篇
综合类   16519篇
预防医学   3054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6928篇
  142篇
中国医学   1763篇
肿瘤学   1041篇
  2024年   300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1087篇
  2021年   1408篇
  2020年   1372篇
  2019年   1481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1247篇
  2016年   1361篇
  2015年   1597篇
  2014年   2895篇
  2013年   2872篇
  2012年   3518篇
  2011年   3825篇
  2010年   3482篇
  2009年   3366篇
  2008年   3278篇
  2007年   3122篇
  2006年   2829篇
  2005年   2787篇
  2004年   2314篇
  2003年   2117篇
  2002年   1988篇
  2001年   1598篇
  2000年   1280篇
  1999年   1004篇
  1998年   864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左下肢胀痛1周入院。体格检查:自主体位。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下肢较对侧明显肿胀增粗,浅静脉明显扩张,皮温增高,Homans征阳性。化验检查:D-二聚体5mg/L。左下肢静脉彩超示: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胭静脉血栓形成。次日在介入中心经右股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在彩超引导下经左胭静脉置入5F鞘管,经鞘管送入5F溶栓导管1根,送入50cm阻力明显。彩超示:左髂外静脉可见导管影,左髂总静脉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82.
心表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成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岁。3年前发现心脏杂音,2005年12月12日为行治疗来我院。体格检查: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粗糙双期连续性杂音,P2轻度亢进。心电图:左室高电压。X-线:肺血增多,肺动脉段轻凸。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利用带芯穿刺针,吸脓、冲洗、注药、留置导管引流治疗颌面部蜂窝织炎的疗效。方法 于脓肿表浅处在局麻下将穿刺针刺入脓腔,拔除针芯,吸出脓汁,用甲硝唑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腐败坏死性感染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澈为止,将庆大霉素16万U或稀释的抗生素注入脓腔,引流导管从穿刺针管内插入脓腔,缓慢拔出穿刺针,导管外端固定于相应的皮肤处。结果79例颌面部蜂窝织炎,经上述方法治疗8-12d,均痊愈出院。结论 颌面部蜂窝织炎,利用穿刺吸脓治疗技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标准,效果佳,创伤小,面部不留瘢痕,换药及时方便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室性早搏(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正常心脏室早进行导管消融,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QRS与室早QRS波型形态完全相同的起搏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例患者室早起源部位分别为:右室流出道3例,左室流出道1例,左冠状动脉窦1例,左后间隔1例,右后间隔1例,右室室上嵴1例。即刻疗效100%。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室早,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5.
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血栓大小的改良,建立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方法 将10个长度0.8~1.0 mm、宽度0.35 mm的白色血栓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栓塞脑动脉,形成局灶性脑血栓模型.接受脑血管栓塞的13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为单纯缺血组(n=68)和延迟溶栓治疗组(n=70).单纯缺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延迟溶栓治疗组分别在血栓注入3、6和9 h后,将10 mg/kg的rt-PA自股静脉缓慢注入.使用MRI评价梗死灶的位置、大小、栓塞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脑血流量.末次MRI检查结束后,大鼠脑组织用4%甲醛固定,作病理检查.结果 共有131只大鼠在血栓注入后脑内形成明确梗死灶,模型成功率为95%,脑梗死仅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占84.7%(111/131),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或(和)左侧基底节的占79.4%(104/131),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23.12±6.04)%;对侧大脑半球也同时出现梗死灶占14.5%(19/131).发生局灶性出血11只,大面积出血1只,出血率为9.2%(12/131),均发生在延迟溶栓组.单纯缺血组大鼠,在血栓注入后3、6和9 h的rCBV分别为(34.13±17.55)%、(40.67±25.91)%和(40.72±26.51)%,各组之间rCBV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 h和6 h,Z=-0.958,P=0.338,3 h比9 h,Z=-1.147,P=0.251).延迟溶栓后成活率高(24 h死亡13只;48 h死亡1只,溶栓后8 d和12 d各死亡1只).结论 改良后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是可靠的可重复性的类似于人类大脑中动脉分支栓塞的脑血栓模型,适用于研究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  相似文献   
86.
刘廷秀  袁正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05-1806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在心尖部或剑突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20例心包积液病人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得到有效救治。10例心包填塞病人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结论:心包积液穿刺置管法简单、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其预后与治疗时机、方法密切相关。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具有快捷、准确和安全的特点,疗效显著。介入溶栓再通技术,能够缩短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我科自2005年7月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引进rtPA动脉溶栓治疗术,已成功为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再通率达95.2%,分析此项高新技术成功实施与护理配合得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背景:以前已经有一些在成年患者应用经皮内镜下盲肠造瘘术(PEC)及顺行保留灌肠(ACE)的个例报道。到目前为止牵拉法PEC均采用厚套管的导管。作者采用10F Chait Trapdoor盲肠造瘘术导管(CTCC)对成年患者进行介入法(IM)PEC。目的:报道作者应用新方法对成年患者进行PEC的经验。设计:病例序列研究。机构:日本单个研究机构。患者:5例肠梗阻患者和15例慢性重度便秘患者。干预:干预方法为牵拉法PEC或者IMPEC加引流或者ACE。对5例小肠梗阻患者,应用18F~24F的套管导管采用牵拉法PEC对扩张的肠道进行减压。对15例慢性便秘患者,应用球囊导管(11F或15F)和CTCC进行IMPEC。ACE隔日进行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且有效地(减压和排泄)完成了PEC。采用IMPEC的患者中,有5例置入了15F球囊导管,10例置入了11F球囊导管。1例患者发生了即刻出血。球囊破裂发生在置管后的第1个月或者平均1个月内。10例置入11F球囊导管的患者中有9例改为CTCC。与套管导管相比,使用CTCC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突发性的球囊破裂,减少漏出和肉芽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89.
静舒氧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生 《医学文选》2006,25(1):150-152
低氧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呼吸衰竭又是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常规的治疗措施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吸氧,长期鼻导管吸氧有可能损伤患者鼻腔黏膜,患者主观感觉不舒适,甚至影响睡眠等诸多局限。寻找方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的给氧方法是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0—02-2005—06,我们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