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2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45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08篇
口腔科学   1111篇
临床医学   610篇
内科学   17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91篇
综合类   1182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486篇
  2篇
中国医学   179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61.
患男,45岁;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3周,伴牙龈、鼻腔出血、尿黄如浓茶色,于2002年12月30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各种肝炎病史。10年前因外伤致脾破裂,而手术中输血。入院查体:意识清,慢性病容,巩膜及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有蜘蛛痣及肝掌。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第八肋以下叩诊为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心脏无异常。腹部膨隆,肝于右肋下2.5cm.  相似文献   
62.
拉伸应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是多种血管重建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力学因素引起VSMC增殖的机制极其复杂,本综述了拉伸应力作用导致VSMC增殖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63.
患者女性.20岁。2007年8月5日遇车祸,伤后胸背、右下肢疼痛.不能自行站立,无双下肢麻木及大小便失禁.伤后9h被急救车送至我院。入院查体:稍烦躁.神志尚清,胸廓挤压征阳性,T4棘突处可见高出皮肤约1.5cm的骨性隆突.有压痛;双下肢感觉对称无异常.左下肢肌力5级,右大腿畸形肿胀,异常活动;右踝屈伸肌力5级。左膝反射(+),双踝反射(+).肛周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64.
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为一组骨骼损伤性疾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本病常见,常具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并与活动有关,但多无明显外伤史.本文阐述应力性骨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天鹅型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另一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于术后2、4、8、16、32周各处死9只动物取材,4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5只用于骨干扭转生物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时,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时,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骨质疏松化更加明显。术后2周时,两组肱骨骨断端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不能测得力学数据。术后4~32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扭转刚度明显优于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468,P<0.05)。术后16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即接近正常,而DCP组术后16周扭转刚度即不再增加。结论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使骨的力学性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前柱固定器和5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HE染色、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检查,图像分析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研究不同应力作用模式下的骨盆骨折愈合情况.[结果]ATMFS侧软骨组织形成,骨皮质、骨小梁及胶原纤维成熟时间明显早于钢板侧,术后6、8、12周,两侧骨折端新骨生成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TMFS固定后于骨折端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成骨细胞的形成及骨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第一、二鳃弓综合征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整形外科矫治方法。方法根据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患者临床及X线所示面部双侧不对称情况,采用健侧下颌骨外板去除、颧骨截骨降低;患侧下颌体、颧骨应用健侧下颌骨外板贴附植骨或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假体置入等术式,配合颏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以缩小面部双侧宽度的差异,矫治颜面不对称畸形。结果共矫治23例,经6个月至3年的术后随访观察,双侧面部宽度差异明显缩小,正面观面部不对称明显改善。结论第一、二鳃弓综合征面部骨骼发育畸形是三维方向的,双侧面骨宽度的差异,是造成正面观面部不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受术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上术式的组合,扩充患侧或同时缩窄健侧骨骼,进行面部骨性支架重建,可以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兔应力性骨折发生过程中胫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与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36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进行跑跳训练,根据制定的分组训练时间,于训练任务完成后的第7、14、21、28、35天分别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胫骨病理变化;生物力学机上行胫骨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描记载荷-变形曲线,并根据该曲线及相应参数分析胫骨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实验组动物训练第2、3、4、5周后最大载荷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动物第1、2、3、4、5周后载荷与变形量之比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之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是一个由骨细胞直接参与的破骨细胞性重吸收大于成骨细胞性骨形成的生理过程;胫骨结构力学性能的改变是由胶原纤维紊乱、骨皮质厚度降低等所造成,从而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硅橡胶假体隆鼻术是较流行的美容手术,其并发症发生率各家各有不同,而假体偏斜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自1998年至今,我们遇到7例因鼻骨下端左右不对称所引起的假体偏斜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作者自1986年5月以来应用刺络闪火法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取得满意效果。该法融按摩、刺络、闪火及复位于一体。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消除棘间韧带的水肿,而且较好地调整损伤节段腰椎珠应和结构,从根本上促进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