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49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31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773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4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目的探究淹水胁迫对杭菊绿原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香豆酰基喹酸酯3’-单加氧酶(C3’H)和莽草酸羟基肉桂酰基转移酶(HCT)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基于杭菊转录组数据库克隆HCT和C3’H基因各2个,其中C3’H酶的2个基因CmC3’H1、CmC3’H2,HCT酶的2个基因CmHCT1、CmHC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杭菊花芽分化期进行淹水胁迫,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使用qRT-PCR检测以上4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然后使用HPLC法测定杭菊这4个基因的下游产物及其他指标成分含量。结果通过研究获得了4条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并且预测其氨基酸序列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理论等电点(pI),同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qRT-PCR结果显示在花芽分化期对杭菊进行持续3 d的淹水处理会导致以上4个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内的表达显著变化。HPLC结果显示淹水处理后的杭菊C3’H和HCT所催化形成的下游产物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其他2种指标成分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杭菊在淹水胁迫下可以通过调节4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下游产物的合成,从而对淹水胁迫做出应答,而且花芽分化期进行淹水胁迫可以显著增强杭菊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2.
白细胞介素15(IL-15)是新发现并克隆的细胞因子,已在酵母菌中表达成功。IL-15含114个氨基酸,由非淋巴细胞分泌。尽管IL-15与IL-2氨基酸序列上无同源性,但二者蛋白三级结构和功能相似。IL-15能引起PHA活化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CTLL细胞的增殖,也能诱导LAK细胞。IL-15通过与IL-2R的β、γ亚单位及另一未知亚单位组成的IL-15R结合而引起靶细胞被激活,实现其免疫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克隆得到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萜类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oHMGS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CoHMGS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山茱萸转录组筛选出的c102453_g2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山茱萸叶片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CoHMGS基因序列,序列纯化回收后连接到pTOPO-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选取阳性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oHMG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长度为1645 bp的CoHMGS序列,包含141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70个氨基酸。蛋白整体带负电荷,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内,不含跨膜结构。结论首次克隆得到山茱萸CoHMGS基因,对其编码蛋白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预测,为深入揭示CoHMGS基因在山茱萸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克隆荆芥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荆芥转录组数据获得的StDX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获得StDXS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荆芥StDXS基因全长2177 bp,包含一个长度为215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18个氨基酸,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77240,等电点为6.32,定位于叶绿体,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同科植物鼠尾草的DXS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均属于DXS1亚家族。密码子偏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具有28个偏性密码子,烟草为该基因最适合的外源表达宿主。结论成功克隆荆芥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荆芥的生长发育和改善药材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武玉翠  葛茜  周宏骏  晋鑫鑫  王喆之 《中草药》2015,46(13):1966-1974
目的克隆丹参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LE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对丹参转录组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一条新的与LEA基因家族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命名为Sm LEA2,Gen Bank登录号为HQ676610。进一步利用PCR和RT-PCR技术从丹参g DNA以及c DNA水平克隆得到了Sm LEA2基因全长。采用软件分析蛋白质结构性质和系统进化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处理丹参的Sm LEA2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获得Sm LEA2 g DNA长1 961 bp,由1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并且内含子位于ATG的上游;开放阅读框长为960 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 LEA2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 340,等电点为4.77。该基因在丹参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花的成熟和种子的发育,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Me JA)以及脱落酸(ABA)的诱导作用影响。结论克隆得到的丹参Sm LEA2可能参与种子发育过程,并在丹参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王艳芳  张娜  张玲  张伟  李喜明  刘伟灿  杨晶  姚娜  李海燕  李校堃 《中草药》2015,46(20):3065-3070
目的克隆红花种子中的天冬氨酸激酶(aspartokinase,AK)基因并研究其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方法根据红花转录组文库注释信息筛选与红花天冬氨酸激酶(Ct AK)基因相关的Unigenes,设计引物,以红花种子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Ct AK基因片段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经PCR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结果克隆了红花Ct AK基因的核心片段,分离到486 bp的基因序列。根据Ct AK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对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红花种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Ct AK基因在红花品种川红1号初花后13 d表达量最高。结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AK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克隆人胰腺癌hedgehog信号通路中PTCH基因,构建PTCH基因表达载体并诱导融合蛋白表达.方法 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抽提总RNA,经R-PCR扩增出PTCH基因,经纯化、回收目的基因PTCH,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E.coliBL21-CodonPlusTM-RP,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免疫印迹进行鉴定.结果 从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克隆出长为789 bp PTCH目的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构建重组质粒PET22b/PTCH,并表达PTCH融合蛋白,为制备PTCH多克隆抗体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克隆、真核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株的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方法PCR扩增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汶川人株L.d.SC10H2与四川南坪犬株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将该基因导入pcDNA3.1(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牲,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质粒的瞬时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定表达,结果2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552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同源性为86%。转染后在NIH3T3细胞膜和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短暂表达。细胞裂解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000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内获得了稳定表达。结论获得了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L.d.SC10H2和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序列,并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09.
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色素P450是一种血红素结合蛋白,在生物界广泛存在.自从1958年从小鼠肝脏微粒体中分离到第一个细胞色素P450以来,对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分子克隆、基因表达机制、功能鉴定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简要总结了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扩增和克隆人黑色素瘤抗原MAGE-A9(melanom a antigen A9)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抗MAGE-A9单抗,观察其在肝细胞癌中的定位。方法从人肝癌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从中扩增出MAGE-A9cDNA,插入载体pMD18-T中,测序正确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D/gI-II-MAGE-A9,转化大肠杆菌TOP10株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L-Arabinose诱导表达纯化后,制备抗MAGE-A9单抗,免疫组化检测MAGE-A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获得AGE-A9c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一致。成功构建表达载体,表达可溶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Kd。获得抗MAGE-A9单抗,MAGE-A9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8/39),主要表达于胞浆,未见肿瘤异质性,统计学分析MAGE-A9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结论有相当部分肝癌患者的肿瘤表达MAGE-A9抗原,且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MAGE-A9可能成为肝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