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4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878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691篇
口腔科学   553篇
临床医学   1875篇
内科学   42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3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247篇
综合类   3097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746篇
  7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89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844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人核糖体小亚基蛋白(RPS)24剪接变异体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剪接位点特异性引物技术,检测60例胃癌和7例胃溃疡标本中RPS24剪接变异体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所有的胃癌和胃溃疡标本中均出现RPS24a mRNA表达;而RPS24c 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96.7%,癌旁正常黏膜为11.7%;并且低、未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5个、TNMⅢ、Ⅳ期病例的RPS24c mRNA表达比率分别显著高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5个、TNM Ⅰ、Ⅱ期胃癌病例(P<0.05)。胃癌组织中RPS24 mRNA的总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0.01),而且TNMⅢ、Ⅳ期胃癌中RPS2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P<0.05);胃溃疡中RPS24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胃黏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S24剪接变异体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有关,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评估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3.
周伟安 《华夏医学》2004,17(6):1005-1005
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多采用缝线固定法。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病例,由于固定缝线处理不当,产生线头外露或线头包裹性囊肿,导致明显异物感,甚致引起严重的迟发性眼内感染。我院1999-2003年用同种异体巩膜移植治疗此类患者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genic activity of allogenic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 used as a carrier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were studied. Following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Urist, allogenic DBM was made. In vitro, DBM an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BMSC) from rab-bits were co-cultured for 3-7 days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a series of hist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vivo the mixture of DBM/BMSC co-cultured for 3 days was planted into one side of muscules sacrospinalis of rabbits, and the DBM without BMSC was planted into other side as con-tro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postoperative week 1, 2 and 4,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observed under SEM. The results showed during culture in vitro, the BMSCs adherent to the wall of DBM grew, proliferated and had secretive activity. The in vivo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BMSCs and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in the perivascular region invaded gradually and proliferated together in DBM/BMSC group, and colony-forming units of chondrocytes were found. Osteoblasts,trabecular bone and medullary cavity appeared.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round muscles almost disappeared at the second weeks. In pure DBM group, the similar changes appear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DBM to center, and the volume of total regenerate bones was less than the DBM/BMSC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ture of DBM and BMSC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ectopic induced osteogentic activty.  相似文献   
65.
外伤性前额骨缺损不仅失去了保护脑组织的结构,而且明显导致前额部凹陷畸形外观,必需给予及时的修复。前额骨缺损的修复材料有多种。我科1998—2002年治疗前额骨缺损12例,其中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2例,硅橡胶修复2例,膨体聚四氟乙烯(expended polyletrafluoracthylene,ePTFE)修复4例,钛网修复4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67.
异体脱蛋白骨作为骨修复材料,尽管不如自体骨,但同样有诱导成骨的性能,并且取材方便,骨源充足,近来普遍受到重视。我院在1997—2002年采用异体脱蛋白松质骨作为移植材料,填补颌骨骨腔性缺损2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69.
颈椎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及颈椎不稳定,对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生理解剖关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无痛情况下的功能康复。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应用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长方体髂骨植骨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4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均为男性,年龄21~62岁,平均47·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20例。骨折部位:C33例,C412例,C516例,C610例,C4、C5同时骨折5例。骨折类型:垂直压缩性骨折4例,屈曲型压缩性骨折23例,过伸型压缩…  相似文献   
70.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