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6篇
  免费   1925篇
  国内免费   1778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260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2819篇
口腔科学   379篇
临床医学   4095篇
内科学   3409篇
皮肤病学   405篇
神经病学   595篇
特种医学   18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1332篇
综合类   9494篇
预防医学   2303篇
眼科学   203篇
药学   5365篇
  79篇
中国医学   1002篇
肿瘤学   1764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830篇
  2020年   823篇
  2019年   997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787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1440篇
  2013年   1475篇
  2012年   1949篇
  2011年   2182篇
  2010年   2006篇
  2009年   2017篇
  2008年   2158篇
  2007年   2121篇
  2006年   1982篇
  2005年   2190篇
  2004年   1718篇
  2003年   1464篇
  2002年   1243篇
  2001年   1060篇
  2000年   724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1.
侯占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73-10476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强效细胞生长增殖调节蛋白,在移植免疫的抗排斥反应、移植物血管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的:观察经冷冻处理异体神经移植后,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受体为清洁级SD大鼠60只,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每组20只。供体为40只Wistar雄性大鼠。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骨科实验室惠赠。 方法:取供体大鼠40只作双侧股后外侧纵切口,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切取双侧整段坐骨神经,置于无菌冷冻管中保存1周,备用。手术显微镜下将受体鼠自骨二头肌与半腱肌和半膜肌间隙剪开结缔组织,显露坐骨神经,从犁状肌孔下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选择粗细相等、已预制冷冻的自体及异体神经移植;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后于大鼠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内注射pAdTrack-CMV-TGF-β1质粒40 μg/只。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9周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术后9周轴突计数较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高(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清晰,再生的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的神经纤维。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联合冷冻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可以协同减轻移植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2.
云南省三县区居民成人高血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县(区)居民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红塔区(中小城市)、祥云县(三类农村)和勐腊县(四类农村),每个县(区)抽取4个街道(乡)、3个居委(村),共420户,采用入户与集中询问调查的方法获得18岁及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血压值。结果:共测量1217人血压,其中高血压患者208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17.1%,标化患病率为17.9%;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体质指数和腰臀围比密切相关。结论:3县(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趋势不容乐观,对当地人群众健康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应引起各级政府及防治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预防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63.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与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患者的外周血血清中,ANG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ANG的水平与这些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检测血清中ANG的水平来预测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情况。此外,ANG对于创伤、烧伤及血循环较差的股骨头、半月板等损伤的修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人ANG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表达,并作了初步的亚细胞定位。  相似文献   
64.
第20届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年会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30.1%的人罹患高血压病。在世界范围内,大约10亿人患高血压病。据2004年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18.8%。与1991丰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血压正常的个体,年龄达到55岁,其发展为高血压的终生危险(lifetimerisk)为90%。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有着连续、一致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血压越高,罹忠心脏病发作、心衰、卒中和肾病的机会就越高。令人担忧的是,在美国,只有69%的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接受治疗的却为58%,真正得到控制的只有31%。而在我国,情况则更遭,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针对日盈严重的高血压病流行情况,“将高血压与心血管健康联系起来”就成了今年第20界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年会的会议主题。此次大会于5月14-18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凸显了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在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了广泛的科学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5.
66.
67.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组方的98B治疗置铜宫内节育器(Cu-IUD)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制作家兔Cu-IUD动物模型,以吲哚美辛作对照,用硝酸还原酶法观察98-B对置器家兔子宫匀浆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结果:置Cu-IUD后家兔子宫匀浆中NO含量及NOS活力较未置器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经98-B治疗后,家兔子宫匀浆中NO含量及NOS活力与置器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98-B可能通过调节置Cu-IUD家兔子宫局部的NO和NOS,影响子宫螺旋动脉的舒缩功能,从而具有防治置Cu-IUD引起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18)F-FDG PET显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F-FDG PET显像已成功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显像技术在乳腺癌原发灶诊断、腋窝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灶探测、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70.
基因重组的连接反应物通过转化产生大量转化菌 ,只有通过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选方法才能挑选和鉴定出含有正确目的基因的重组体。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 :① 196 7年 ,Ullmann等发现大肠杆菌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 β D半乳糖甘酶阴性的突变体和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之间互补 ,实现对 5 溴 4 氯 3 吲哚 β D半乳糖(X gal)分解显色形成蓝色菌落 ;② 1975年 ,Grun stein和Hogness介绍一种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原位裂解细菌菌落并释放DNA非共价结合于滤膜的方法 ,结合于滤膜的DNA可与相应的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